----從海外看中共二十大, 二十大後的中國將走向什麼新局?(3) 黄棟星
今年10月1日中國國慶中共建政73周年,高達86國領導人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以賀電,規模甚至高於2019年中共建政70年更多。
2019年中共建政70周年時,新華社披露的外國領導人致習近平賀電,僅有53國。另外,有「一些國家領導人分別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發來賀電賀函」。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有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從蒙內鐵路到雅萬高鐵,從中巴經濟走廊到比雷埃夫斯港,圍繞共商共建共享展開的合作不斷擴大,搭建起互聯互通的全球合作網。穿越千年,如今通達歐洲24個國家200個城市的中歐班列,在世界地圖上鋪畫出82條運輸線路,成為貫穿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大動脈」。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世界經濟寒潮下,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盛會吸引全球目光,「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壯大,中歐班列晝夜奔馳,疫苗國際合作持續推進……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能和濃濃暖意。
2021年7月1日上午8時,國共慶祝百年華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天安門城樓,發表了約一個小時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宣告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天安門廣場上的數万名聽眾爆發出了強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這說明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反映了中國民眾的心聲。
消除貧困是共享發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脫貧攻堅工作被中共視作歷史使命,並在治國理政中佔據突出位置。相對於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赤貧人口日益增多,「精準扶貧」確實是中共的一大成就。
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是托底性的工作。消滅了絕對貧困之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消滅相對貧困,解決住房、教育、醫療的問題,中國政府全力以赴。
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萬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將在現有逾4億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釋放出非常可觀的消費力量,為全球企業擺脫疫情衝擊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中國經濟也將更具韌性和包容性,成為助力世界經濟恢復的可靠「火車頭」。
2012年,「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黨代會報告中,其後相繼寫入中共黨章與中國憲法。十年來,世界變局中,「命運與共」成為中國與世界互動的關鍵詞。
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指出,「命運與共的理念源於中華傳統文化,崇尚和合共生、主張和而不同,構成中國外交的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中國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是大同世界的現代版本。」
從一帶一路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以及所提供的援助和投資,中國企業秉持「共濟天下」的精神,與國外合作和受援國家精誠合作,命運與共。
2010 年代初,中國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增長影響顯著增加。這些趨勢隨著中國海外投資的增加和 2013 年「一帶一路」倡議的啟動而加劇,推動了許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現代化。
隨著中國—東盟經貿日益密切,金融合作也不斷深化。目前,中國與越南、老撾、印尼三個東盟國家簽訂了本幣結算協定,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老撾五個東盟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柬埔寨和菲律賓等六個東盟國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雙邊本幣結算業務也快速發展,二零一九年,東盟國家人民幣跨境收付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金額的比重三成七,較上年提高八個百分點。資本項目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一點七萬億元,佔收付總額七成。
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之前,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2013 年至 2018 年間,平均佔全球所有增長的 2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將在未來五年的增長中佔類似份額。最重要的是,中國正在拉動世界上許多中小型經濟體。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隨後於 2001 年 6 月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以及金磚國家組織的成立,這些都證明了中國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經濟巨人,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