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馬可斯總統首次國訪印尼新加坡和聯合國,剖析其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他將如何平衡超級大國 ?

时间:2022-09-29 14:24:26来源: 东盟华商在线

. 黄棟星

小馬可斯6月30日正午12時在菲律賓國家博物館正式宣誓就職,接替杜特爾特領導菲律賓,成為菲律賓第17任總統, 任期至2028年。
小馬可斯總統7月25日在國會發表任內第一次國情咨文,提出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改革目標, 要讓菲律賓成為投資目的地, 改變稅收制度,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管理。小馬可斯保證到2024年,實現菲律賓人均國民總收入不低於4256美元, 並達到中高收入水平。

小馬可斯總統第一次國情咨文在談到外交時,他宣稱:
1.我不會將菲律賓任何一平方英寸的領土拱手讓給任何外國勢力,菲律賓將繼續成為所有人的朋友,不與任何人為敵,對所有外國朋友和遊客開放歡迎。這是我們的世界觀,我們的文化。
2.我們將成為一個好鄰居,尋找合作方式,實現互惠互利的最終目標。志同道合就促進合作,有分歧就再談一談,直到達成共識,但我們不會動搖以國家利益為根本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3.我真誠地相信,在最嚴峻的時期,例如在新冠疫情中,國家之間需要建立牢固的紐帶和合作。我們共同建立的伙伴關係和聯盟,將提供所有國家在進入全球經濟時所需的穩定性,繼續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促進更牢固的多方關係。
小馬可斯總統表示,他的外交政策觀點既不親美也不親中,而是代表了親菲律賓的立場。為他未來六年的外交政策定下了基調。

外交政策是國際體系、國內政治和領導人個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理性的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相互促進,帶來國內政治的改善、國內社會的繁榮,也帶來國際環境的改善、國際地位的提升。
小馬可斯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出訪作了巧妙的安排,避免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



小馬可斯9 月 4 日至 6 日訪問了印度尼西亞(印尼),9 月 6 日至 7 日訪問了新加坡, 會見了兩國領導人和當地的菲律賓社區。
這次訪問是小馬可斯5月份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選舉以來的首次國事訪問, 延續了菲律賓總統首次出訪先到東南亞國家的傳統。國事訪問印尼和新加坡是為了強調東盟成員國將彼此視為「家人」。小馬可斯此行可被視為菲律賓有意展現與區域國家的密切聯繫。疫後的菲律賓正努力平衡內部經濟需求和與區域國家的關係,小馬可斯此行在地緣政治和經濟方面具有戰略和象徵意義。印尼和新加坡是東南亞較大的兩個經濟體,小馬可斯與兩國建立聯繫,通過訪問向外界表明「菲律賓也是東盟的一分子,也是一個有所表現的經濟體」。

小馬可斯表示首次海外國事訪問取得成功。他說, 他收到了對可再生能源、數據中心、電子商務、寬帶技術、政府住房和農業的投資承諾。「這將支持我們國家的經濟復甦努力,並為菲律賓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我們期待開展必要的工作,使所有這些提議取得成果。」
小馬可斯宣布,他從對印尼和新加坡的國事訪問中獲得了 143.6 億美元(或 8047.8 億比索)的投資承諾。小馬可斯說,菲律賓政府與新加坡和印尼簽署了幾項雙邊協議,加強國防和安全、創意經濟和文化等關鍵領域。據估計,他訪問印尼所產生的投資承諾將為菲創造7,000個就業機會,而他訪問新加坡將創造15,000個就業機會。
9 月 18 日至 24 日,小馬可斯將踏上美國領土,前往紐約參加第 77 届聯合國大會, 其間可能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 引起了更多關注。國家的生存之道是增强國家經濟力量,施行良政,透過審慎外交,提升國家軟實力,建構國家形象和國際魅力招攬外資,刺激經濟增長。

下面筆者試就小馬可斯總統首次海外國事訪問印尼新加坡,以及 9月18日紐約聯合國之行踏足美國土地,他在首次國情咨文和就職演説所透露的訊息,從中窥視其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嘗試探討他將如何平衡中美兩個超級大國。


當前的地區格局,菲律賓的外部環境

外交政策需要國際體系和國內政治的架構,外交並不是內政的簡單延續。如何才能實現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的有機統一,共同促進國家發展, 國際體系非常重要。國際體系的穩定又取決於國家間的實力分配。
俄烏戰争後,世界逐漸形成「西方陣營對中俄聯盟」的「新冷戰」格局,菲律賓的外部環境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前的地區格局:
1.世界兩大糧倉俄羅斯與烏克蘭交戰,造成全球糧食危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如火如荼,俄羅斯是小麥及其他主食的主要供應國,全球最大的肥料出口國,佔全球供應量的15%。烏克蘭是玉米的主要供應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葵花油出口國。俄烏交戰引起能源與食品安全、通貨膨脹, 經濟放緩, 全球發展面臨阻力。
2. 美國改變在東海和南海的「中立曖昧」立場,鮮明支持日本和菲律賓。
- 美國兩黨一致反中,遏制中國崛起。中國與西方世界存在結構性差距, 中美力量對比在發生變化,中美兩國走上對抗之路。美國改變在東海和南海的「中立曖昧」立場,鮮明支持日本和菲律賓。

3.佩洛西訪問台灣揭開了台海「博弈」序幕, 圍繞台灣的軍事活動升級。
- 自印太戰略啟動以來,美國熱衷於國際場合煽動和炒作相關爭議,攪動地區矛盾,突出美國作用。美國「以台制華」, 持續挑動台灣問題,鼓勵美台官方交流、加大對台軍售、支持台灣發展不對稱軍力、開展美台海巡執法合作等行為, 刻意製造地區局勢緊張,抹黑中國,以增加自身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的角色和份量。中國將台灣視為核心利益,有決心用武力捍衛祖國統一。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揭開了台海「博弈」序幕,中國在台海軍演與採取其他制裁性手段,宣示對台擁「管轄權」。解放軍海空操演,展現控制台灣周邊水域的能力。中國向美國表明:台海問題觸碰到中國的底線,同時也藉此讓其他國家知道,若碰觸台灣問題紅線,中國會停止實質的合作。

4.中美博奕地緣政治角力形勢越趨風險, 對東南亜國家影響巨大。
- 佩洛西訪台引發解放軍大規模演習,又將地緣政治與全球目光的焦點移回台灣海峽。許多人擔心美中爭霸與台灣問題終將導致兩個超級大國爆發軍事衝突,甚至引起全面戰爭。
美國伙同日本澳洲等盟友指控解放軍鎖台演練「過度反應」。中美台海博弈進入新階段,北京在軍事經濟等層面加強遏制台獨,華府視之為「改變台海現狀」。對台灣的安全來講,日本、菲律賓、越南和韓國的發言地位與政策都非常重要。
5. 東盟面臨選擇困難, 大多不願選邊站。
-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發表聯合聲明,敦促各方緩和台灣緊張局勢,同時警告「大國之間存在誤判、嚴重對抗、公開衝突和不可預測後果」的風險。東南亞對佩洛西訪台不希望海峽兩岸發生衝突,部分精英階層期待美國有更積極的存在,平衡中國的軍事與外交影響力。中美如果發生戰爭,美國一定需要軍事基地,東南亞各國會面臨是不是要擔任美國「用來對抗中國的軍事基地」的選擇. 東盟國家現在跟中國經濟貿易關係太密切,不願意選邊站。

菲律賓是中美地緣政治競爭的支點,小馬可斯在平衡兩個超級大國面臨著棘手的挑戰。國內輿論敦促他要維護常設仲裁法院 2016 年的裁決和保護菲律賓專屬經濟區的海洋資源.
國家利益成了決定國家對外政策與行動的基本動因,影響到國際的關係,國家利益成為國家關係最基本的驅動力。每個國家都極力強調其國家利益的重要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菲律賓也不例外。
最新的 Pulse Asia 調查顯示,89% 的菲律賓人同意小馬可斯政府必須維護對西菲律賓海(南海)的權利, 這是國家利益。雖然馬可斯家族與中國有深厚的友誼,中國也愿意幫助菲律賓振興經濟, 走出疫情後的困境,但國際間的格局和菲律賓國內的實際情形限制了他的「親華」或「友中」的心愿。小馬可斯說過, 「我們是地緣政治巨頭中的一個小角色。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我不贊同冷戰的舊思維,但我們在這些勢力範圍內。」這意味著, 小馬可斯在平衡中美有自己的想法。

菲律賓傳統上有親美的立場, 公眾輿論對中國普遍是負面的。小馬可斯強調美菲聯盟的重要性, 菲律賓安全部門認為,捍衛主權關鍵是繼續和利用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國家聯盟和夥伴關係。海事安全、經濟外交以及與日本、澳大利亞和歐盟等國家的多邊合作可能是其優先考慮。小馬可斯政府應會評估和考慮當前的地區格局形勢來調整其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