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外看中共二十大, 二十大後的中國將走向什麼新局?(5) / 黄棟星
中國共產黨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在新的征程上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中共二十大後的趨勢動向,正在牽動世界的目光。
9月27日習近平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時強調,十八大以來,中共帶領國家「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當前中國正處於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到2049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軍的關鍵時刻,陰霾未散的世紀新冠疫情,新冷戰格局正在形成, 俄烏戰争使世界進入新的動盪中,中國在內部和外部都面臨重大挑戰。
1. 外部環境惡化,中國處在美國指揮下被包圍和遏制中。
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已是美國各界的廣泛共識,對抗已覆蓋了兩國關係。美國決心遏制中國,試圖以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及軍力施壓制衡中國的發展。
打擊競爭對手就是強壯自己,這是美國過去慣用的手段,幾乎無所不用其極,美國仗其現有霸權優勢,今後會不斷加強打擊崛起的中國,阻礙中國的發展。
2. 全球市場需求下滑等因素,中國經濟遇到多年來少有的困難。
當前世界各國不同程度地受到高通膨影響,貨幣眨值,經濟發展放緩。美國為抑制通膨不斷激進加息,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資本流向,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海外融資成本上升,一些中小經濟體面臨能源、糧食以及債務等方面的疊加壓力。
影響全球經濟,激起人們對衰退的擔憂。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 在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防疫政策下,經濟民生帶來巨大沖擊。另方面,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中國是自2020年以來唯一沒有經歷過經濟衰退的國家。雖然新冠清零戰略阻礙了經濟復甦,但是這一政策也讓中國避免疫情災難成為可能。
今年1月18日,全球最大獨立公關公司愛德曼發佈2022年度「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報告,受訪者被要求對本國政府、企業、媒體和非政府組織(NGO)4個方面的信任度進行評價。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公眾對西方民主國家政府的信任已降至新低,而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信任度則達到十年來新高。愛德曼高度評價了中國在國內及全球抗疫、恢復經濟、環保和反腐方面的措施。
愛德曼首席執行官戴青麗(Deborah Lehr)指出,中國是2020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且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都保持着這種勢頭。中國的防疫政策雖然嚴厲,但成功控制了疫情,為國民樹立了信心。
隨着疫情形勢的演變,尤其是當世界其他國家紛紛開放國門,選擇「與病毒共存」之後,中國維持「動態清零」面臨越來越大的考驗和挑戰。
中國政府宣佈1兆人民幣計劃,盼能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進一步緩和房地產的危機。政府採取更多措施來刺激經濟,如擴大基礎建設的投資、放寬建商的融資條件或幫家庭減稅等, 用這些方法來對抗經濟下滑。
二十大後中國可能的應對:
1.完善內部治理,增進官民互信,提升政府公信力。
面對國內外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加劇,二十大報告如何從戰略全域上,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規劃和部署,不僅是中共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也是凝聚民心的關鍵。中共勢必加強內部的管理和人民的凝聚力。
中國正在逐步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並試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上海合作組織,團更多的國家,在區域起到領導作用,以抵禦西方的打壓。
習近平讓一個逐漸失去方向、派系鬥爭複雜和領導人腐敗的黨恢復遠見和自信,得到了共產党党員的普遍支持。中共二十大過後,習近平的執政基礎將更加鞏固,「萬衆一心」,凝黎民心,應對百年不遇的挑戰。
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習近平秉持天下胸懷,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注入時代動力。
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在努力贏得朋友,提升國家形象,確保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和繁榮的外部環境。
2. 以發展繁榮抑制「台獨」,以綜合實力提升「促統」。
二十大是中共去年慶祝建黨百年後,邁向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首場全國代表大會。「統一」必然是中共第二個百年的關鍵詞。台灣問題會是二十大的一道大題目,打開「統一」在台海關係與地緣政治的新格局、新形勢。
裴洛西訪台、制訂《台灣政策法》,以及計劃將台灣變成龐大武器庫等, 美國實質上掏空了一個中國政策, 構成對台獨主張與行為的縱容和激勵;拜登協防台灣的更清晰表述,更給台獨壯了膽。如此,升高了海峽兩岸走向戰爭的可能性。
面對兩岸關係新現實,北京的對台戰略與政策將會相應調整,在堅定推進統一進程的基礎上,適時作出新的戰略安排。以今日強大之中國,治理好內部,以發展繁榮抑制台獨,以綜合實力提升國力, 等待時機,終將實現國家統一願景。(本系列完)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作品常在兩岸三地和海外媒體發表,也常在著名電視和網絡平台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