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十年”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与管护站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摄影 秦冲
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中国青海报道(记者 邓燕)8月7日——8日,由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青海这十年”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一行走进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寺沟管护站。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重要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7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是中国10大国家公园之一,主要职责为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自东向西分布着40个标准化建设的管护站,1200多名生态管护员每日巡护、监测、记录,见证着国家公园的成长。这些管护员平凡得如山里的一块石头、一根草木,但在难以进入的深山里,却布满了他们的踪迹。
关于国家公园,我们注定要讲的就是守护者的故事,而今天故事的主角是那些年轻的新生代管护员们。
蔺建英——美丽的风景就是我最好的收获
2020年6月,在昆明学习了三年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蔺建英,回到了家乡工作。刚到管护站工作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工作辛苦,让他有些不适应。在管护站站长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他在守护大山深处的绿水青山,保护祁连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中,让蔺建英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管护区通常都没有信号,只有到站点才有网络, 蔺建英和同事们通常一起上山,上了山就基本和山下失联了,吃饭都是靠自己带的矿泉水和馍馍。
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有打标地和做森林植物标本相对轻松一些。但做标本也要走好远好远,很多植物超级扎手,简直无从下手。要走走停停,不小心就会把新采的植物压了。大家每个人都背着一堆纸抱着一大把植物,还挎着着其它的仪器,滚得一身土。管护区很多沟是很深的,一失足很容易会滑下去,下面都是密密麻麻的马鞭草科和鼠李科的荆棘植物。还有很多细细的小路,是真的细,两只脚并在一块儿那么细,只能排一列走,而且两边的树冠长的又密又矮,还交缠在一起,只能弯腰九十度的过,那一段路走出来腰都直不起来。坡很陡,下坡都是溜下去的。很多陡的坡旁边就是很深的崖,有时会贴着悬崖走,一个人根本下不去,必须得上面有个人拽着,然后半躺着慢慢滑下去。蔺建英说:“但是山林里的空气是真的新鲜,天也是真的蓝,水都很清澈,不知不觉,我从事林业工作已经过了两个春秋。”
蔺建英分管的辖区面积大,交通条件不太好,每月平均巡山22天以上,在森林资源管理的关键期及森林防火戒严期,他几乎天天去山上。在他责任区没有发生过一例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在森林资源样地调查中,经常在悬崖走壁中行走,路途中难免会经常遇到天下暴雨、河水暴涨等情况,有时在渡河时不小心就会翻车,小伤在所难免。
到防火期要对170多户居民走门串户的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交通不太便利,摩托车走不了的情况,要徒步去宣传,在宣传期间居民不在家的情况要跑多趟去宣传。还要对所在林区的3个佛塔、22个峨堡进行防火隐患排查。去往离这里最远的峨堡——曼陀峨堡,需要一天的行程,从早上6点出发,带好矿泉水和馍馍,徒步行进,路况不好,半山腰积雪堆积使徒步增加难度,只能手握长棍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到达山顶海拔高,越往上面氧气越稀薄。排查完峨堡安全隐患,吃完午饭就要往返,回到站点已是傍晚。
科研人员会定期到山里安装野保相机,蔺建英一般都会跟随团队一起进山。久而久之,便学会了收集信息、上传数据、更换电池这些工作。在跟着科研老师们安装红外相机过程中,学到了红外相机布设方法以及布设时的注意事项,虽然路途艰苦,但跟着老师们学到了跟多自己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实践学习,也认识了更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希望以后能监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也希望通过管护员不断的保护和努力,能让寺沟变成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蔺建英说:“在国家对生态的重视和管护员们的努力下,盗伐林木偷盗野生动物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了。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都逐渐变多了。美丽的风景就是我最好的收获。看到绿色填补山脊,我深感光荣。使命在前,重任在肩,我将会一如既往、风雨无阻,守护这里的山山水水。”
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风景 章维佳 摄
张生有——用青春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我是一名巡山护林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服从上级林业部门的工作安排,遵守纪律、态度端正、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学习认识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老一代管护员的带领下,我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丰富知识、了解社会动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林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严格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平时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完成林场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巡视林区,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强化火源管理,确保年度内无森林火灾发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年度内无林木病虫害发生。定期涂写林区内界桩、界石和护林防火标语,定
期养护林区内道路,确保道路畅通。与周边村社积极搞好关系,4年内未出现边界纠纷和侵犯林场权益事件。2021年3月份参与雪豹“凌蛰”佩戴项圈、放归自然,及开展放归后持续15天的监测工作。
我到寺沟管护站已经整整一年多了,这一年我跑遍了辖区每个牧户的家以及放牧点,牧民们亲切地称呼我为--小张。平时休假的时候朋友们都在调侃说我又变黑了。其实早已习惯了,黑又怎么了?我们的青山不是变得越来越绿了,我们的绿水不是越来越清了,我们的鸟儿的歌声不是越来越清脆悦耳了,我们的野生动物的种类不是越来越多了?
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这片土地,我无悔用青春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牛抓西文学——我荣幸,我是祁连山守护人
牛抓西文学,用一年半的时间,从导游到生态管护员的工作转换,从刚开始的啥也不会到现在的啥都去学,从刚开始的毛头小子到被领导及各位同事推荐当副站长,我确确实实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
2021年3月1号,我来到寺沟管护站从事资源管护工作。在我之前从事的旅游行业总能接触到新鲜的人和事物,而资源管护工作与之相比就显得有些枯燥,甚至乏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老一辈管护员的带领下,发觉原来我所做的工作也充满着乐趣:认真学习各项资源管护技能,比如安装红外线相机、识别林业有害生物、仅凭单个脚印分辨动物种类;我们的工作群里时不时能看到同事们在辖区拍的各种风景照、野生动物的照片及视频。的等。今年六月,我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的无人机培训中取得了无人机驾驶资格证书,七月份领用了管理局配发的索尼相机,这些现代化设备让我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更加便捷高效。
学习中,我看到习总书记对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指示,看到各大媒体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频繁报道,看到辖区群众对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的赞赏,看到各类野生动物频频现身我们管护站的辖区,看到各大科研团队进入我站辖区进行科研监测工作,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以上种种离不开所有管护员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各级领导对工作的指导及关心,而我很荣幸是这项生态保护大工程的一名参与者。
同样是20多岁的年纪,同龄人可能在更好的大城市求发展,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工作,而我们这群年轻人在大山深处日复一日为自己的热爱付出,不是说我们不向往大城市,而是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德康——我为这份辛苦而骄傲!
43岁的德康,蒙古族,2000年入伍,2004年开始参加工作,2005年考入祁连县金盾保安公司,2008年调入祁连县林场,先后从事护林、林区施工管理等工作,在普通的管护员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几年,时任油葫芦管护站站长。
一步步从普通的职工做到一名管护站站长的德康,工作勤奋,作风扎实,爱岗敬业,以站为家、以林为业的主人翁意识强,为祁连林业生态保护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事管护工作到现在十多年以来,他负责的油葫芦管护站在2017年度、2018年度、2020年度被祁连山国家公园评为“优秀管护站”。而他个人被省、州、县林业系统先后8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管护员、优秀党员,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些都离不开德康同志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的发展逻辑和工作管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求实、以人为本,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政治站位,架构新理念,深化新思想,夯实根基,探索和尝试“3+”模式,掘进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打通祁连山南麓祁连片区生态保护“最后一米”,站好“每班岗”,留深“每道痕”。他要求护林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推动工作的实践能力,生态管护员要变身“生态卫士”,成为“一员多用”“一员多技”的多能型“战队状态”融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大系统”。
作为站长他的工作多、涉及面广,总有干不完的事。首先油葫芦保护区被列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重要区域内,所管辖的区域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马鹿、雪豹等,珍贵药用植物有雪莲、大黄、黄芪等,主要保护的对象是河水、湿地、冰川、野生动植物。
其次要不断强化管护站的规范化管理,在他的管理和带领下、管护站与巡护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和《巡护协议》,制定完善了《年度巡护计划》《管护责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人员出差审批、车辆使用审批、经费报备、报销审核等各项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强了管护站及人员的管理力度。并按照“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食堂、统一卫生间、统一着装”要求,高标准实施管护站建设改造工程,始终严格要求管护员每人每月不少于22天的巡护,每天在管护站点进行签到考勤,在工作期间通过手机网络平台上传工作现场照片的形式,加强管护人员在工作期间的考勤管理,2018年至今,管护站约共计巡护6800余次、巡护有效总里程约为128000公里、巡护时长4380多小时、发现野生动物明细1788余次,巡护工作不断全面规范和科学化。
2017年德康同志积极参加第一批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区域雪豹及湿地监测工作,亲自参与布设红外相机200余台,并在油葫芦管护区域捕捉到了同框4只成年雪豹的珍贵影像。截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21年新增红外相机15部,目前工作中的红外相机30部,2021年累计获得红外相机照片(视频)共69375张(个),西北林业科学生物研究所24部相机也获取到了珍贵有价值的照片。而且也参加了全省抽调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区域雪豹及湿地监测工作如德令哈,天骏等地,其中获得不少珍贵野生动物照片如: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马鹿、雪豹等,同时也得到了雪豹及湿地监测工作团队同仁的赞誉。
2021年祁连“7.22”祁连县发生强降雨天气野牛沟林场(管护中心)辖区油葫芦管护站积极协调辖区各村、社展开防汛洪涝灾害应急机制,进村、牧区及时排查洪涝灾害评估,第一时间组织管护员对辖区内牧民草场及巡护道路进行隐患排查。通过排查,牧户网围栏有不同程度损坏,及西鼻、三岔路口道路不同程度冲毁,影响牧民通行。站长及时组织管护员抢修道路,他与管护员用双手抢修出一条牧民基本能通行的5公里便道。并及时上报祁连山国家青海省管理局,管理局领导第一时间同在油葫芦施工的单位取得联系并要求及时抢修西沟沟口道路。道路恢复正常通行,未给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造成困难。
德康同志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责任大。他经常深入林区,掌握山情林情,了解社情民意。从抓农牧民群众护林防火意识做起,先后组建起各级护林防火网络和多个群众性的护林扑火队伍,强化火源管理,确保了年度内无森林火灾发生。德康同志平时在“防”字上多下功夫,在巡查工作中,因为自己本身也是少数民族,所以在语言沟通方面是得心应手的。在每次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工作时积极对各管护站和各辖区农牧民群众用地方民族语言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所以各辖区农牧民群众严格自觉制止各种林区违规用火行为。即使各管护站的管护人员是藏族同胞也能在防火灭火器具的使用维护上,善于探索研究,熟练操作,时刻保证防火装备良好的备战状态这一切归功于德康副场长的语言能力。另外德康同志把自己的先进巡护巡查经验言传身教给每个管护站的管护员们,使管护员们每次巡山都能够完整、清楚地记载所见所闻。并在检查工作时对各管护站要求加大对矿山企业生态恢复治理的巡护检查要成为日常管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野牛沟管护中心国家公园内外未发生滥伐、盗伐林木,乱挖野生植物,非法采矿、取土、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
对待每天工作时,他说:除了每天的日常巡护,生态管护员们还要挨家挨户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知识,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山林火灾容易发生,每年秋冬,走进农牧民家中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是我们管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巡山过程中,发现被丢弃的垃圾,要及时清理,虽然比较辛苦,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用我们的努力和奉献造福子孙后代。德康同志是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站长,他非常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青海省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农牧民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果断维护安定团结各民族农牧民群众。同时,他积极参加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各类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始终坚持学习贯彻落实我省的各项民族政策,并定期讨论交流心得,使民族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德康同志他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体现了一名管护员的高尚品质;以林为家,品德高尚,体现了一名管护员的博大胸怀;任劳任怨,助人为乐,体现了一名管护员的优秀本色。德康同志经常说“管护员是大自然的守护者,我是管护员我很骄傲”,他这样说也这样做,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