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华商在线讯|香港教育大學與香港商報聯合舉辦中國知名作家走進香港校園交流活動,啟動禮17日在教大舉行。當日,著名作家兼編劇黃亞洲與衣向東走進教大,與數百位師生展開多場有關文學的深度對話。
教大中國知名作家走進香港校園交流活動,邀得著名作家兼編劇黃亞洲(前右五)與衣向東(前左五)走進教大,與數百位師生展開多場有關文學的深度對話
整個活動涵蓋主題講座、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學校訪、主題展覽及知識競答等多元形式,旨在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對中國當代歷史和現實的認識,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兩位作家更為教大揮毫潑墨留下墨寶以作紀念,祝福教大的未來越來越好。出席啟動禮的嘉賓包括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長勇、香港作家聯合會名譽會長江揚、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宣教處處長鄭于樺、魯迅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常務副主席沈燕玲,以及一眾教育與文化藝術界人士。
坐落於大埔,毗鄰吐露港的教大被大自然環繞,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擁有無敵大海景,風景如畫,古樸的建築物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這給兩位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啟動禮上,黃亞洲以《宏大歷史敘事的文學把握》為題,從個人經歷出發,探討重大歷史事件對社會各個階層、普通家庭甚至個人命運的深遠影響。
黃亞洲強調,紀實文學的原則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黃亞洲:紀實文學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我們寫紀實文學的一個通常要遵守的規律,但如何把握,每個人都不一樣。」黃亞洲說。
他認為,在尊重歷史事件基本脈絡、人物思想的基礎上,在歷史空白處,作家可進行藝術創造。他又強調,為還原真實的歷史,作家須進行大量材料對比,求真求實,讓讀者受用。他以宏大敘事為依託的《日出東方》、《紅船》等長篇小說,以及《中流擊水》、《張治中》、《上海滄桑》等電視劇本和《開天闢地》、《鄧小平1928》、《毛澤東在上海1924》等電影劇本的創作心得,作出解說。
「世界的基本脈絡,歷史人物的基本思想狀況,那些重大發生的事件,一些會議、一些重大的舉措歷史上發生了,不要輕易去變化。」黃亞洲舉例道,他寫雷峰時,大的方面不能違背據歷史的史實,不能虛構;小的地方,在歷史的空白之處與精微之處,根據人物當時的思想境況和人際關係進行認真的勾畫。
黃亞洲強調,紀實文學的原則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衣向東:軍人鋼鐵意志鍛造人性之美
衣向東以《軍事文學的創作特點》為主題,分享24載軍旅生活與20年退役生活中的觀察和創作心得,並以其最近榮獲中國百花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曾在部隊扛過槍》為例,闡述感悟力、想像力、觀察力、忍耐力和創造力在創作中的重要性。
「軍事文學作品分為兩部分,一個戰爭文學,一個是軍旅文學。」衣向東表示,軍事文學創作要聚焦五大要點。第一,軍人的有血性和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第二,軍人的鋼鐵意志下鍛造的人性之美;第三,軍人崇高堅定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第四,捍衛軍人的榮耀和尊嚴;第五,軍人所擁有的執?和生活習慣。
當日上午,黃亞洲與衣向東還在教大圖書館與80名教師與研究生深入交流創作技巧,答疑解惑。黃亞洲以《紀實文學創作漫淡》為題;衣向東則以《小說創作技巧》為題。
談及小說創作的竅門,衣向東表示,第一,優秀小說必須有好人物;第二,小說要有一個好故事;第三,小說要有幾個好的細節;第四,小說是有根的植物,著名作品都有地域特色;第五,優秀的作品必須有信仰。
衣向東認為,想成為作家,必須具備多項技能,包括感知力、豐富的想像力、非常強的觀察力、表達力、模仿力及創造力。「在寫小說之前有個小技巧,就是設置這部小說的爆發點、設置人物的訴求。」他認為,寫小說要有留白,不要寫的太滿,小說是沒有結局的或者說不需要結局。如沈從文《邊城》最後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
黃亞洲和衣向東在中國當代文壇都具有重要影響力,黃亞洲擅長撰寫重大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衣向東則擅長撰寫草根階層小人物的故事,兩位均是獲獎無數。最重要的是兩位作品均是表達出對國家的深厚情感,正好透過兩位作家口述歷史及文學創作,讓學生更立體看到中國當代歷史。
黃亞洲與衣向東與80名教師與研究生深入交流創作技巧,答疑解惑。
作家以靈魂寫作AI無法取代
兩位文壇領軍人物於交流會期間擦出火花。當在場同學問及人工智能(AI)浪潮對文學創作帶來挑戰,衣向東笑言,AI或能創作簡單的詩歌,但長篇小說永遠不可替代。他強調,作家是用靈魂和思想去寫作,不相信AI能夠接觸到人的靈魂,或測試到人的思想情感。作為詩人的黃亞洲笑言對此有保留,並直指:「詩歌不簡單的!」衣向東連忙解釋道:「是部分詩歌能用AI」,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黃亞洲又稱,目前AI的影響以幾何式增長,AI推動人類前進,大家無法否定和忽視AI。他坦言,詩歌比賽作為評委時,想將AI詩歌作品排除在外,但因比賽規定又不能完全將其排除之外,感到相當為難。
黃亞洲即席作詩贈教大
事實上,黃亞洲除了涉獵小說、散文集、影視報告文學作品外,也會創作詩集。他以寫詩速度快而出名,且不挑環境,當日即席寫一首詩贈予教大。
交流會後,黃亞洲表示,香港教育大學的師生充滿活力又有求知欲。「像正在拔節的竹林一樣,旺盛生長。」事實上,這是他第二次來到香港,但是首次與香港年輕人進行深層次文學交流。「香港年輕人很有溫度,也很有自己的思考。」談及對香港的感受,他說在港期間他已寫成6首有關香港的詩,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出版一本詩集,向讀者說好香港故事。
李子建(左一)與戴杰(右一)見證蓋會霞(左二)與李曉穎(右二)分別代表教大及香港商報簽署合作備忘錄。
教大與商報簽署MOU
此外,教大與香港商報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以及《文化有力量:魯迅、香港與抗戰——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圖片展》開幕禮,與啟動禮同場舉行。
在教大校長李子建與香港商報董事總經理戴杰見證下,教大協理副校長(內地協作及發展)蓋會霞與香港商報副總編輯李曉穎,分別代表教大及香港商報簽署合作備忘錄。
李子建感謝兩位作家的作品,引導學生在新時代中守住文化根脈,實現精神獨立自主。
李子建:文學教育增進師生對國家與文化的認同
李子建在啟動禮致歡迎辭時稱,活動以「弘教溯文脈立德樹棟樑」為主題,希望通過文學與教育的深度交融,增強師生對國家與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與對生活的思考。他又特別感謝兩位作家帶來的作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新時代中守住文化根脈,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戴杰致辭時指出,香港商報首次聯合教大,特邀內地文壇翹楚走進香港,旨在搭建一個深度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他相信,文字的厚度能讓香港年輕一代、文化界同仁乃至廣大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當代創作的蓬勃生機。他又稱,香港商報與教大肩負的使命不盡相同,但是在培育愛國愛港人才,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目標,始終同心而行、初心契合。
教大躋身全球高校200強
值得一提的是,教大明年慶祝大學正名10周年,除了以培育本港教育工作者及專業人才為己任外,近年也積極朝?研究型大學轉型。在最新出爐的2026《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教大首次參評便以勢如破竹之勢打入全球200強,位列第195位,即在逾2000所世界頂尖學府中躋身前10%,這項成就是教大自身的歷史性突破。
香港商報記者林德芬 (圖:崔俊良)
走進香港教育大學 黃亞洲、衣向東倡以文學與歷史對話 助力師生建立國家認同
东盟华商在线讯|香港教育大學與香港商報聯合舉辦中國知名作家走進香港校園交流活動,啟動禮17日在教大舉行。當日,著名作家兼編劇黃亞洲與衣向東走進教大,與數百位師生展開多場有關文學的深度對話。 ...(9894)人阅读时间:2025-10-22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8日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 上述...(5079)人阅读时间:2025-10-19全球妇女峰会嘉宾参访北京机器人大世界
10月14日,参加全球妇女峰会的部分嘉宾参访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图为嘉宾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观看天工机器人越障展示。(5395)人阅读时间:2025-10-15银发万亿蓝海,侨乡入局的底气与方向
可实时追踪身体状况的健康监测设备、专注肠道健康的护理产品、无水泡脚能量仪……近日,“共享乐龄美好生活·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江门市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展览会举行,...(40335)人阅读时间:2025-10-142025年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
中新社福州10月4日电 250余名两岸同胞4日晚在福建省福州市共同参加“福聚中秋月 ‘船’承两岸情”2025年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当500架无人机在天空中排列出&ldq...(5184)人阅读时间: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