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29日对外宣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亮”拖缆采集装备(下称“海亮”)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下称“海途”)打破作业深度、道间距等技术限制,顺利完成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填补了国内装备技术空白。
据了解,地震资料品质满足行业标准,灵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优于国外主流设备,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在广袤的大海深处寻找油气资源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地震勘探,将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海水进入地层,从各岩石层反射回不同特性的反射波,被物探船采集装备记录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分析、判断地质情况,进而寻找可能含有油气构造的过程。
“如果把地震勘探比作医院CT检查,采集装备就好比一部对海底地层进行扫描的巨型CT机,封装在电缆内部用于检测地震波的检波器就像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地震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就像物探船的‘大脑中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项目负责人黄龙君告诉记者,不同的是,CT检查寻找的是“病灶”,地震勘探寻找的是“宝藏”。
目前,“海亮”已突破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可不限水深实施深拖,能有效削弱干扰波的影响。“海亮”还形成了3.125米、6.25米、12.5米等多种道间距系列产品,大幅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精细刻画海底复杂地质构造。
作为“海亮”的“眼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检波器一致性指标高于进口设备15%,让这双“火眼金睛”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地层“秘密”。“海途”的研发成功,则宣告了中国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出现,为地震采集装备装上了“最强大脑”,在茫茫大海上,地震采集作业炮点预测和检波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预测精度小于0.3米,实时坐标解算精度小于3米,与进口同类技术水平相当。
据统计,自主研发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技术已累计完成超过4000公里二维、5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采集商业作业,并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其中,“海亮”水下固体电缆年制造能力达100公里,检波器年制造能力达10万支。(完)
陈宜禧后人坐16个小时飞机回乡祭祖 “无论走多远,根在这里”
陈宜禧后人坐16个小时飞机回乡祭祖 “无论走多远,根在这里” 清明时节,陈宜禧的后人从大洋彼岸跨越山海,回到家乡祭祖。他们走过先辈...(9933)人阅读时间:2025-04-16中国海关总署:一季度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李金磊)4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 万亿元,下降6%。一...(4908)人阅读时间:2025-04-15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月产天然气超亿方
中新网大庆4月10日电 (肇启龙)10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今年3月,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单月天然气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创下该探区自开发以来的历史新高。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的广阔前景...(4971)人阅读时间:2025-04-11江门澳门携手 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
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 江门澳门携手 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 江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抢抓“澳门+横琴&rd...(10229)人阅读时间:2025-04-10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完成在缅地震救援任务返回昆明
4月6日,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完成在缅甸的地震救援任务,乘坐飞机顺利返回云南昆明。同机抵达昆明的还有十多名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人员。据了解,3月28日,缅甸发生强震。次日,共37人的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携带全功能生...(5901)人阅读时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