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伦敦10月21日电 题:中英友谊源远流长 中国熊猫“重返”伦敦
中新社记者 沈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伦敦动物园10月21日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的一份特殊礼物——一尊象征中英历史友谊的雕塑。
这尊雕塑雕的不是一位名人,而是一只同样名声远播的大熊猫。它76年前来到伦敦,在二战中对鼓舞英国人民的士气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这只名叫“明”的熊猫,有着二战英雄般的传奇经历。它曾被当今英国女王挠过痒痒,曾任凭狂轰滥炸而安然自若;曾被制作成明信片广为传播,去世时像一个大人物那样荣登《泰晤士报》的讣告栏。早在熊猫外交开启之前,“明”就以它特有的安之若素与和蔼可亲,架起了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
“明”于1937年出生于熊猫故乡四川。在那个动物保护观念仍未形成的年代,它被捕获并数次倒卖,最终来到伦敦动物园。
当时负责管理伦敦动物园的伦敦动物协会给它命名为“明”。“明”很快成为当时伦敦的明星,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卡通、明信片、玩具、报刊杂志中,甚至连刚刚起步的电视都留下它的倩影。英国著名摄影家伯特·哈迪拍摄了一张传遍全球的照片,照片中,“明”似乎在摆弄三脚架,为摄影师的幼子迈克拍照,其神情之认真,令人忍俊不禁。
当年旅居伦敦的中国作家、诗人、艺术家蒋彝在书中回忆道,他曾去伦敦动物园,看到人群熙攘,在熊猫馆外排起一圈圈长队,都期待着跟“明”亲密接触,拍拍它或跟它握握手。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明”在促进中英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日报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当天联合主办仪式,向伦敦动物园赠送了“明”的雕像。
这位中英友好使者在离开动物园多年后,它的铜像再次回到伦敦。这个高一米六,重约一百七十公斤憨态可掬的熊猫铜像是由成都市雕塑协会会长戴树新创作,四川、陕西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制造,英国航空大中华区将雕像从成都免费运至伦敦。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熊猫雕像赠送暨揭幕仪式上说:“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和英国曾经共同为战胜法西斯而浴血奋战。今天,我们在这里为与伦敦人民共同经历二战的好伙伴——中国大熊猫‘明’的雕像揭幕,具有特殊的意义。”
郭卫民介绍说,熊猫“明”的名字,源自中国的朝代“明朝”,在汉语里,又代表着“光明”。在战争阴霾笼罩的岁月里,“明”给伦敦人民,特别是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光明和欢乐。正如《泰晤士报》当年发表的讣文所说:“它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它给千百万人带来了快乐!”
郭卫民说,熊猫“明”是快乐的天使,是和平的使者,也是中英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使者和推动者。70多年来,“明”的故事广为流传,今后它将在这里继续与伦敦的朋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快乐。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高岸明表示,中英交流源远流长,有很多值得媒体挖掘讲述的故事。以这样生动立体的形式再现熊猫“明”与英国民众共患难的历史,相信将进一步推动中英之间的人文交流。(完)
业界专家:AI时代塑造人类休闲走向
中新网上海4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古今中外,休闲始终与哲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诞生和跳跃性发展密切相关。”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18日对记者指出,让人类摆脱物质奴役,学会高质...(4437)人阅读时间:2025-04-19陈宜禧后人坐16个小时飞机回乡祭祖 “无论走多远,根在这里”
陈宜禧后人坐16个小时飞机回乡祭祖 “无论走多远,根在这里” 清明时节,陈宜禧的后人从大洋彼岸跨越山海,回到家乡祭祖。他们走过先辈...(10077)人阅读时间:2025-04-16中国海关总署:一季度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李金磊)4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 万亿元,下降6%。一...(5050)人阅读时间:2025-04-15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月产天然气超亿方
中新网大庆4月10日电 (肇启龙)10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今年3月,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单月天然气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创下该探区自开发以来的历史新高。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的广阔前景...(5104)人阅读时间:2025-04-11江门澳门携手 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
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 江门澳门携手 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 江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抢抓“澳门+横琴&rd...(10362)人阅读时间: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