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成功实现确定性单光子的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点与固态量子存储器两种不同固态系统之间的对接,并实现了100个时间模式的多模式量子存储,模式数创造世界最高水平,为量子中继和全固态量子网络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纠缠分发是构建量子网络的核心技术。由于信道中不可避免的传输损耗,目前在信道中直接进行纠缠分发只能达到百公里量级,要实现长程的纠缠分发则需要基于量子存储的量子中继技术。目前已经实验验证的量子存储或量子中继方案都是基于概率性光源的存储,因为一般光源的发光介质是由大量的原子构成,具体由哪些原子发光是不确定的,光子产生几率一般低于1%,且每次发射不能保证只有一个光子,因此这类方案的长程纠缠分发时间预计将在分钟量级以上。
李传锋研究组利用自组织量子点(一种人造的固态原子体系)产生确定性单光子源,然后通过光纤传输到5米外的另一个光学平台上的固态量子存储器中。他们利用局部光学加热方法调节单光子的波长,与固态量子存储器的操作波长相匹配,然后把单光子存储到研究组自主研发的固态量子存储器中,并测得单光子偏振态的存储保真度为91.3%。之后,他们进一步实验实现确定性单光子的100个时间模式的多模式量子存储,即一次可以存储100个脉冲、每个脉冲中有一个单光子,模式数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
李传锋介绍说,该成果实验演示了加速纠缠分发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即确定性量子光源和多模式量子存储。前者可以指数加速纠缠分发,后者可以线性加速,两者结合在一起预计可以使长程纠缠分发的时间缩短到毫秒量级。该成果还首次实现了两个固态量子节点,即量子点和固态量子存储器的对接,向实现全固态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成果发表在10月15日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合肥日报,记者刘标)
中国劳务品牌迈向“精工智造”
中新社南宁11月19日电(记者 黄艳梅)“低空经济是国家未来产业方向。‘杨浦低空飞行数控师’劳务品牌的内涵是培育低空领域种子人才,让飞手成为场景解决方案专家。”上海中智...(5568)人阅读时间:2025-11-20
中国国防部:深蓝是航母永恒的方向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4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海军称福建舰常驻地为三亚军港。有分析认为,...(5734)人阅读时间:2025-11-17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
中新社长沙11月12日电 (张雪盈 徐志雄)以“智能聚力 系统变革”为主题的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12日在湖南长沙开幕。 中国新媒体大会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系统性变革的全国性权威平台...(5219)人阅读时间:2025-11-13
十五运会开幕式展中国气派、湾区魅力
中新社广州11月10日电 (记者 张璐)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州举行。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开幕式总导演郎昆分别介绍了开幕式的特色亮点和精彩演出背后的故事。 &ldq...(6492)人阅读时间:2025-11-10
中外企业家共话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
中新网上海11月5日电 (奚金燕 黄方)11月5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分论坛暨全球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在上海举办。 本次分论坛吸引了超过600...(6648)人阅读时间: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