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出席夏季达沃斯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指出,一旦经济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可能,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这不是空话。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就此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不必过度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也不必刻意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中国经济能否缩短调整周期,才是决策层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文章指出,在内外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经济活动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这样的波动中暴露了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严重风险,更不能认为中国经济的风险会波及全世界。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除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外,更多的还是自我调整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粗放发展、低端制造、资源消耗、劳动力红利等形成的,而这一切,对今天的中国来说,绝大多数已无优势,有些更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采取主动调整、主动优化的方式,让经济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所以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文章认为,面对这些新问题,中国政府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盲目乐观,而是未雨绸缪,紧密结合中国实际,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如实行定向调控、差别政策等,从而使经济一直处于可控的区间,没有走出可承受的波动范围。
文章认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逐步发挥,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多方面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如进出口贸易中民营企业的情况明显好转,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波动幅度减小,对美国、东盟的出口保持良好态势等。同时,“克强指数”中的用电量、铁路运输量已呈增长态势,这些都是比较积极的因素,也是政策发挥效果的标志。
文章认为,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严重问题,中国经济出现“硬着落”的可能就非常小。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不难看出,虽然短期波动的现象仍然存在,但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不少,因此不管短期波动的幅度有多大,中国是有能力控制好经济发展态势,让经济居于合理区间的。即便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出现超出合理区间的现象,也可以通过工具箱里的工具对经济实施有效调控,而没有理由让中国经济出现“硬着落”。
文章总结称,不必过度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落”,也不必刻意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中国经济能否缩短调整周期,才是决策层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之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经历四五年的阵痛期,这是相对乐观的估计和分析,能否顺利完成这样的转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中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6月27日)发布《中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根据报告,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根据报告,2024年我...(4529)人阅读时间:2025-06-29一季度超八成A股上市江企实现盈利
业绩“成绩单”亮眼 公司质量稳步提升 一季度超八成A股上市江企实现盈利 上市公司的业绩是江门市经济的“晴雨表&rdqu...(10149)人阅读时间:2025-06-27【独家视频】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盛大开幕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独家视频:“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10197)人阅读时间:2025-06-25锚定产业兴县不动摇 成都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成都6月25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5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成都召开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成都将锚定...(10197)人阅读时间:2025-06-25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聚集企业1.5万余家
中新网广州6月23日电 (记者 程景伟 郭军)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23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白玉介绍,广东全省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聚集了低空经济相...(4733)人阅读时间: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