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义霞:康有为对墨学的四维透视
提要:在对墨子的考辨中,康有为从内容与传承、游侠与别墨、自然科学与名学、墨学与西学四个不同的维度对墨学予以探究和透视,既涉及墨学在中国本土文化中与孔学的关系,又牵涉到在世界文化中与西学的关系。这些奠定了康有为对墨学的评价,也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近代思想家对墨子的关注。(本文提纲:一、墨学的内容与传承; 二、游侠与“墨之别派”;三、自然科学与名学; 四、墨学与西学。) 作为近代最早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并且对墨子予以关注和研究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康有为并没有像对待孔子、孟子等人那样对墨子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或系统阐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墨学流传轨迹的勾勒和对墨学基本内容、理论特征的认定开启了墨子研究的近代......(10375)人阅读时间:2017-09-09丁常云:试论道教的劝善伦理与心灵环保
【摘要】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过度消费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还是人心的贪婪,人类的贪欲之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于是,有人提出“心灵环保”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远见的。我们要提倡生态环保,更要提倡“心灵环保”。所谓“心灵环保”是指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和对品德修养的提升。只有不断强化“心灵环保”意识,涵养心灵,使内心充满愉悦、阳光、快乐......(10349)人阅读时间:2017-09-09陈玉明: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提要: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甚至即便是文本上的《墨子》,《汉书·艺文志》记载尚有七十一篇,但现在只留下五十三篇,而且这五十三篇亦是幸亏葛洪把墨子写进《神仙传》,......(10328)人阅读时间:2017-09-09浅析纳兰词和佛学的关系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 编者按:纳兰性德,清朝著名词人,自号“楞伽山人”,与佛家的《楞伽经》不谋而合;纳兰性德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大量创作悼亡词的词人,显得寂寥却又深重。然而他却又身为满清贵胄,这样身份的矛盾最终在纳兰词的佛学性中得到缓和与统一。下文分别从纳兰词与佛学相互渗透、纳兰词的情感倾向与佛学、纳兰词佛学意味的形成的原因等方面探析纳兰词与佛学的关系,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展现纳兰性德词的情感与内涵。一、纳兰词与佛学相互渗透 纳兰词含蓄、凝练,其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词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10436)人阅读时间:2017-09-09第三届北戴河国学论坛8月中旬在北戴河举行
26国学网讯,第三届北戴河国学论坛将于8月11日至13日在北戴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国学与国民精神”。主要议程有专家主题讲座、高校学者论坛、与会者学术交流、国学团体经验交流、评选奖励会议优秀论文等,届时将有多名知名专家学者莅会讲座,同时还举办山情海韵国学书画邀请展。...(10550)人阅读时间:2017-09-09杜继文:佛教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理想和归宿
杜继文(生于1930年,当代著名佛教史专家)佛教是第一个融入中国古代社会的外来宗教,也是第一个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来文化。它在中国持续流传了二千多年,至今仍然生气勃勃,看不出有什么衰相。人们对它的评价,是是非非,从古至今就没有定论,也不一定要个定论,但现在,至少已不会有人拒绝承认佛教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了。这一现象,颇能说明中华文化的一些特色,对于我们今天的认识,也会有所启发。 一 佛教之能够融入中华文化及其融入的程度,说到底,取决于当时社会提供的可能条件,但同时也取决于佛教自身的特点。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的6世纪。在世界诸大宗教中,它的历史最为古老,影响的地域和人口可能也最广最多。同其它世界性宗教比较,可......(10399)人阅读时间:2017-09-09体验、超越与境界:儒、道、禅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审美体验、超越和境界生成是美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中国传统美育中儒、道、禅家三家的美育思想即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儒、道、禅三家的美育思想分别以“仁”、“道”、“禅”为体验的对象,以“仁境”、“道境”和“禅境”为追求目标,对世俗人生进行了超越。这些丰富深邃的思想不但成就了中国传统美育,而且对当代美育中表现出来的体验不足,对超越的误解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格境界的阙如都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传统美育/体验/超越/境界/当代美育 从最终指向上来看,美育旨在成就理想人格、生成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 能够把自我安放在其中自由生存的人生境界,这是目前美育界较一致的观点。但与美学相比,美育显然具有更强的实......(10407)人阅读时间:2017-09-09简论道教的“山水”美学观
提要:道教对山水、林泉美的看重,从魏晋时代就已成风。虽其肇始于古道家之“原天地之美”的说法,但其实已经脱离了古道家借“天地”之美比喻“道美”的哲学逻辑,而发展出道教自己的“山林”之思和“山水”之美的自然审美趣味。当“山水”之美与修仙者的“洞天福地”的理想境界结合以后,道教对自然风物的审美,就增加了宗教理想化的色彩。这也是道教美学思想有别于其他宗教美学的地方之一,其“山水”美学思想的“仙”化本质也为古代的自然物审美的深化拓宽了道路。 道教对“自然美”的看法和兴趣,很可能是道教美学趣味观点中最有意味、最有特点的部分。这里的“自然美”,指一般美学意义上的、非人为加工创造的审美对象。道家历来讲“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10505)人阅读时间:2017-09-09钱文忠:赵钱孙李为何排在《百家姓》前面
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字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大家张口就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百家姓》。一、赵钱孙李为什么排《百家姓》前面 《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谱系;居邑就是居住地点。《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10479)人阅读时间:2017-09-09今文经学的变异与“古史辨”的兴起
摘要:在现代学术转型中,今文经学变异为“古史辨”是经学瓦解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的代表人物是钱玄同,其继承了今文经学的辨伪方法,将《论语》视为考察孔子的唯一真实史料,并以之为标准辨析“六经”,从而将“六经”与孔子分离开来,最终促使顾颉刚等学者得以将“六经”视为史料,考辨每一经、每一篇的时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新的古史系统。(本文提纲:一、晚清今文经学辨伪方法;二、孔子与“六经”的分离;三、孔、经分离下的古史辨。) 民国时期今文经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廖平、康有为延续晚清的学术思路,继续以今文经学的立场,回应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另一方面是为了论证今文学说而推翻古文经典,廖平与康有为辨伪书的方法被民国新派学人所继承,从......(10296)人阅读时间:2017-09-09先秦道家天命观的特点
提要:先秦道家基本上都相信天命的存在,并且认为天命具有强大的权威,命不但决定人的穷达贵贱,也决定人的寿夭生死,列子和《黄帝四经》更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天命决定的。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天命是早就注定的,人力所无可改变,人的一生都无法逃离天命的安排,但如果具体到个人,则一个人的命好命坏又完全是一种偶然性。道家认为命是神秘的,不可预知也无法言说,而且“命”和“时”缺一不可,而当道家的命论和“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具有了一种“自然”意味。 “天命”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研究者对儒墨甚至法家的天命思想都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对先秦道家的天命思想却向来少有探讨。零星的成果有:罗安宪分析了道家对天命所持......(10673)人阅读时间:2017-09-09许嘉璐:命世之大儒——《章太炎全集》序
世论太炎先生,曰“有学问的革命家”,或曰“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无论何者为确,谓太炎先生之于近代中国为鲜有之关键人物,当无异议。先生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慕顾亭林之为人,遂改名绛,别号太炎,后竟以号行。先生生于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一八六九年一月十二日),逝于中华民国廿五年(一九三六)六月十四日,春秋六十有九。先生生当季世,内政隳颓,外侮日深。先生幼承庭训,读《东华录》,民族主义思想萌焉;博涉经史,不自外于时势,乃渐有救国之志。初则主改良,入“强学会”,撰述于《时务报》,与康、梁为同道;庚子,断发割辫,与清廷决绝,既而重订《訄书》,作《客帝匡谬》《分镇匡谬》,一扫尊清之迷思,耑以“光复旧物”排满革命为......(10320)人阅读时间:2017-09-09叶嘉莹:如何领会“小词” 的修养与境界
叶嘉莹(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编者按: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会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先生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词这种文学体式,它的名字叫做词,本来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思,词就是歌词的意思,是配合隋唐以来一种流行的音乐——燕乐而歌唱的歌词。本来是在市井之间流传的,因为它不像是言志的诗歌,不像是载道的古文,就是用游戏的笔墨讲男女的相思爱情的。 自从这个欧阳炯在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编成《......(10426)人阅读时间:2017-09-09“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於2015年6月6日至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會議由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協辦。來自國內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物考古所以及博物館等學術單位的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百年來的出土文獻,尤其是最新出土或整理的資料,對衆多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 研討會爲期兩天,分爲開幕式、主題發言、分組討論、總結暨閉幕式四個環節進行。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孫家洲教授主持,並於開幕式上聘任了張德芳先生與晁福林先生作爲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的特聘專家。 在主題發言環節,中國......(10108)人阅读时间:2017-09-09杨国荣:儒家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 编者按:原始儒家便以“仁”为其核心的观念,先秦时代就有“孔子贵仁”之说。孟子亦曾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观念,即由仁民而爱物,其在一定意义上隐含着“以物观之”的视域。同时,仁民爱物的引申和扩展,具体体现于《中庸》的两个重要观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外,就价值目标而言,儒家提出“成己”与“成物”,并以此为总的价值指向。事实上,作为历史中的一种思想系统,儒学的核心体现于其价值观;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首先通过它的价值系统(仁道)体现出来。 ...(10614)人阅读时间:2017-09-09许嘉璐先生在世界汉学大会上的演讲
演讲者:许嘉璐 地点:世界汉学大会(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2014年9月许嘉璐先生简介许嘉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1937年生,江苏淮安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先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促进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传承;致力于两岸人民广泛交流和相互理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和改善民生;致力于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广泛对话,促进世界和平。...(10499)人阅读时间:2017-09-09早期儒家与易学
提要:孔子老而好易,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子思受孔子晚年之教,他的思想中也有受易学影响的痕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著作,学界一般认为是子思学派的著作,这批竹简中也有深受易学影响的痕迹。从这些事实来看,《史记》所载孔子与《易》关系的事迹是可信的。 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在宋代以前是不成问题的,《史记·孔子世家》讲的很清楚:“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①一般认为十翼均为孔子所作。自欧阳修《易童子问》开始,这个认识开始动摇。最明显的证据是《系辞》等传引了“子曰”,所以欧阳修认为《系辞传》以下均非孔子所作。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孔子著书不得自称“子曰”,这当是孔门后学所为。以后......(10255)人阅读时间:2017-09-09儒学第三期发展与传统文化后现代意义
提要:近代以来,就儒学革新而言,现代新儒家的第三代人(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等)所面临的,仍然是这一问题(儒学现代化)。但是,当他们讨论这一问题时,却意外的发现西方文化已经超越了现代化,进入后现代阶段,并开始了对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他们不得不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后现代阶段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并予以反思。 一、儒学的第三期发展问题 现代新儒家提出了“儒学的第三期发展”问题,他们是把自己的儒学思想作为第三期发展的一部分来看待的。三十年代,沈有鼎曾经提出过中国文化的第三期复兴问题,并认为“第三期文化的产生是要以儒家哲学的自觉为动因的”(贺麟《四十年来的中国哲学》)。沈氏的主张,可谓现代新儒家的儒学第......(10318)人阅读时间:2017-09-09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10428)人阅读时间:2017-09-09任伟:由儒家之德反思人性
提要:中国人的“人性”中没有宗教意识,缺乏负罪意识,当然中国人就没有西方的牺牲精神和负罪的忏悔意识。以自审意识和忏悔意识为基础的丰富的精神痛苦是否过于隔膜?使他们因受到触动产生罪感而反思自身人性的善恶。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中寻找人的本性,实现人性向善弃恶的本质目标。 本世纪以来,虽然中国稍有间断,我们却向西方学习,可是也看到西方的东西一引进来就变了质,非但学不到西方的好东西,反而把中国的好东西也丢掉了,但究竟是什么妨碍西方那些好东西得以动作的条件和机制呢?遗憾的是,在当前中国,基本转型的是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某些部分,而不是精神文化。 很多知识分子所固守的观念,落后于广大民众;有一些知识分子的观念比较先进,但他......(10197)人阅读时间: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