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论文人
文人是可嘉奖的,因为他虚心,知道上进,并不拿身分,并不安本分。真的,文人对于自己,有时比旁人对于他还看得轻贱;他只恨自己是个文人,并且不惜费话、费力、费时、费纸来证明他不愿意做文人,不满意做文人。在这个年头儿,这还算不得识时物的俊杰么? 所谓文人也者,照理应该指一切投稿、著书、写文章的人说。但是,在事实上,文人一个名词的应用只限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之类的作者,古人所谓“词章家”、“无用文人”、“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就是。至于不事虚文,精通实学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专家,尽管也洋洋洒洒发表着大文章,断乎不屑以无用文人自居——虽然还够不上武人的资格。不以文人自居呢,也许出于自知之明;因为白纸上写黑字,......(10317)人阅读时间:2017-09-09钱存训:谈中国书籍史之研究及治学方法
钱存训教授 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县,南京金陵大学文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博士。曾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代理馆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国立北平图书馆南京及上海办事处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学系及图书馆学研究院教授、东亚图书馆馆长,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现任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学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东亚科技史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著有中、英、日、韩文本《书于竹帛》、《中国之科学与文明:造纸与印刷》,中文本《中国书籍、纸墨及印刷史论文集》、《中美书缘》,英文本《中国书目解题汇编》、《古代中国论文集》、《区域研究与图书馆》等专著及论文百余篇,为腾声国际之著名者。 笔者于2......(10289)人阅读时间:2017-09-09杨泽波:牟宗三儒学思想方法的缺陷
提要:尽管牟宗三儒学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但其思想方法也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对良心本心的理解过于陈旧,未能摆脱感性理性的两分模式,总体上坚持的仍然是两分方法;二是对康德智的直觉思想理解有失准确,认为道德之心创生存有的思维方式即是智的直觉,不仅直接将其创生的对象称为物自身,而且以此作为一种基本范式,扩展到圆善论和合一论之中。从整体上看,这种方法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已经终结了。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牟宗三对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必须承认的。但同时也难以否认的是,其思想内部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笔者看来,牟宗三儒学思想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方法的不足。 说到牟宗三儒学......(10430)人阅读时间:2017-09-09朱康有:儒家的法思想是什么?——摘编《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一书
作者简介:朱康有(1967—),山西平陆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编者:本文主要摘自《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俞荣根著,孔学堂书局2014年版。该书作者从1979年开始研究孔子及其儒家的法思想,对中华法系和儒家之法做了大量的辩白工作。此著对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有一定启示意义。摘编者根据现代人关注的热点问题,重新拟定了题目。 一、“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的“仲父”、丞相吕不韦命门客编了一部书,名为《吕氏春秋》,属于杂家著作。这部书的“孝行览”引用《尚书》的话:“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我们今天看到的《尚书》已......(10351)人阅读时间:2017-09-09朱康有:儒家心性之学对现代人生的价值
朱康有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长。) 内容提示:通过考察现代人生状况,指出人类精神追求在形上侧面的深层困乏;儒家心性之学对人性的分析及其衍生的规范,可以引导社会生活在善的途径上不断前进;儒学心性形上本体观念为实现理想人生的目标指明了前途。 现时代是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技术力量的增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知识经济”意味着,知识可以带来效益和金钱。社会的价值标准被庸俗化为物质的、实利的因素,发展和进步被简化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指标、人群的消费和收入状况的提高。就发达国家来说,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意义和价值是......(10383)人阅读时间:2017-09-09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综述
8月27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在曲阜召开,来自海内外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由国际历史学会(ICHS)主办,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济宁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围绕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儒家文明的历史形态与未来走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以“仁”与“礼”为视域对儒学的历史形态与未来走向作了探讨,他认为“在传统儒学中,仁与礼尽管侧重不同,但本身都兼涉理性秩序与情感凝聚,这种交融也从一个方面为自由人格与现实规范、个体领域与公共领域、和谐与正义的统一提供了内在根据”。山东大学儒学院陈炎认为“正是在夏商周三代宗法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从亲子血缘关系出发,以‘爱有差等......(10295)人阅读时间:2017-09-09朱康有:儒家哲学价值再评估
朱康有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国际儒学联 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长。) 内容提示:应当重新估价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儒家思想的实质和宗旨是以人道实证的方法来获得人道真理。这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种种现实问题,特别是克服人的价值观偏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价值何在?“所谓宋明理学,不过是伪哲学”[1],一些敏锐博学、而不真正研究中国哲学的思想家的这种认识尚可理解,但近年来学术界内部合法性的怀疑就值得深思了。如果说仅仅在于人文道德这些形而下方面,那么西方也有,而且更合乎现代人理性的需要;如果说是抽象的人生境界,比如冯友兰先生的四大境界......(10425)人阅读时间:2017-09-09李存山:儒家哲学的普世性
一、从文化理论上分析,儒家哲学为什么有普世性?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关于“文化”,张岱年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表的《西化与创造》一文中说:“唯用对理法(按即辩证法)然后才能见到文化之实相……才能既有见于文化之整(系统性),亦有见于文化之分(可分析性);既有见于文化之变(变革性、阶段性),亦有见于文化之常(继承性、连续性);既有见于文化之异(特殊性、民族性),亦有见于文化之同(世界性或普世性)。”(《文集》第一卷第269—270)我们现在谈儒家哲学的普世性,我想,就是从儒家哲学的要素中分析出其“常”和“同”的部分。 二、什么是儒家哲学中的“常”和“同”的部分? 我认为,儒家哲学的普世性,最主要的或者说......(10331)人阅读时间:2017-09-09闫恩虎:《汤因比历史哲学》读书笔记
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这本书是汤因比三部重要著作(《历史研究》、《人类和大地母亲》及《经受考验着的文明》)、一个讲座稿、一个对话录和一个讨论记录的浓缩概述。我觉得,中文读者在读汤因比原著以前,应该先读一下这本书,因为它体系地概括了汤因比的学术思想。中国的人文学者也应该认真读这本书!因为生存的终极问题是人文研究必须正视的永恒主题。汤因比先生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理性而深入展开了现代人类自我救赎的命题。而且汤因比学术论述的恢宏、深邃和睿智是同时代学者无人可及的! 世界末日的话题很早就有。宗教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末日的恐......(10612)人阅读时间:2017-09-09黄敏兰:被污名化和泛滥化的“封建”
一、“封建”如何被污名化和泛滥化 近两年来,中国流行一个说法:“被”怎么怎么,例如“被捐款”、“被就业”、“被幸福”、“被自杀”,等等;说明一种现象或行为是被制造出来的,即被人捏造的,与事实根本不相符合。在学术领域中,也有这种“被”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封建”问题。 冯天瑜曾明确提出“封建”概念的“泛化说”,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的争论。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还有学者指出“封建”概念的“污名化”。“泛化”和“污名化”都是“被”的结果,而且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污名化”更加普遍和严重,所以要先考察这个问题。 明确提出“污名化”这个词的,是台湾学者潘光哲。他说:“‘封建’在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里,本来只是西......(10357)人阅读时间:2017-09-09回归传统与开放态度:从仪式与戒律看道教的两种倾向
提要:戒律和仪式各归属于上清、灵宝和正一等不同的宗派,即各个宗派皆有自己的戒律和仪式之间并不存在统一的来源和统属的性质。“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只是一个说法,如果这些“禁戒律科” 皆出自太上老君,那么世上流行的戒律和仪式应当是统一的,而不是有多个出处。唐代张万福、杜光庭在整理道教戒律和仪礼的时候,采取了去宗派性的做法,使之具有统一性。现当代道教的实践表明,各地道教的宗教仪式都采取了地方的特色,即道教的宗教仪式及其戒律从来都是开放的态度。另一方面,各地道教在宗教仪式和戒律方面,都出现了回归传统的倾向,希望更传统地守持戒律,更懂得斋醮仪式。王常月设三坛戒与开坛传戒的做法为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当代道教受困于更......(10410)人阅读时间:2017-09-09许嘉璐:文化流派研究的意义——为《虞山文化流派》序言
同一种文化形态(或曰形态文化),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从而由于所依附的语言和山川水土等“外在”环境和基础的差异,就会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风格的形态文化之间相互刺激、挑战、吸收,从而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一种文化形态出现多种流派,是创新的结果,是一种文化形态发达的标志;“分久必合”,不同流派之间的融合化一,则是又一次的提升;待化一之后再次出现又一时代的流派纷呈,就意味着文化又登上了新的高地。反言之,若无派可言,或流派久而无声无息,或流派自身百年一贯而无变,则意味着文化的停滞。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此,放开来看,全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也是如此;民间文化是如此,文人文化(或可称之为精致文化)更是如此......(10258)人阅读时间:2017-09-09王杰:“十二五”期间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问题(上)
王 杰 任九光一、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文化问题文化领域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重要阵地,对整体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十二五”时期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文化因素、原因及其对策建议做出梳理和评判。(一)轻视文化功能,低估文化地位当前相当部分人仍然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估计不足,影响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其中包括文化领域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共同发展。但长期实践中,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文化领域则重视不够,从而形成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成为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的“短板”。目前对中国的观察、分析、评价和预言多集中在经济、政治、军......(10276)人阅读时间:2017-09-09天籁与独化:庄子“相对主义”考辨
本文提纲:一、“相对主义”问题 二、相对主义之源——天籁与独化辨 三、一与多——《齐物论》的“草蛇灰线” 四、庄子哲学的超越之维——大小之辨与天人之辨 一、“相对主义”问题 现代哲学史家多将庄子归为相对主义者。如冯友兰先生认为:“《齐物论》……这一篇可以说是庄周哲学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论的一个总结性的概论。”冯契先生则断定庄子“用相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人间的一切”,尽管肯定了其价值:“正因为庄子哲学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能够把人们从‘独断的迷梦’中唤醒起来,所以构成了哲学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崔大华先生认为:“即在庄子看来,相对性是世界本然的存在状态,而不是我们认识上的谬误......(10516)人阅读时间:2017-09-09王杰:“十二五”期间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突出问题(下)
王 杰 任九光二、原因分析 上述制约因素之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但从主要方面看,大致可以从文化自信的丧失、社会转型的必然和社会心理的浮躁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文化自信的丧失是文化领域乱象的思想根源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以来,中国就失去了从容自主、清醒全面判断的外部条件。救亡图存的赶超式发展成了中国近现代化的主线,全社会的物质、资源甚至思想、精神等都围绕着这一主线运转。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中国多数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几乎完全丧失。随着历史的推演,由对西方船坚炮利的崇拜,发展为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崇拜,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至上论、唯GDP论的深层思想根源,导致我们在面对环境严重污染、贫富分化悬殊、社会矛盾......(10302)人阅读时间:2017-09-09老子哲学与人生境界
编者按:就中国哲学史而言,“老子天下第一”当之无愧。无论从逻辑的角度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哲学都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流程的主要的原初起点,对于后世种种哲理观念的精神实质、思想内容、模式架构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中,基于老子哲学的“无为”精神,分析老子在真、善、美、艺术等问题上持有的基本见解,并由此探讨他有关“人生境界”这个颇有中国特色的哲理问题的观念。 一、道之“无为”与“真”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从“道”的本体论和“人”的存在论角度,全面深入地阐发了“无为”观念。一方面明确肯定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本质特征(《老子》三十七章;本文下引《老子》,只注章数),另一方面又从这一点出发......(10227)人阅读时间:2017-09-09常会营:儒学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价值系统重建刍议
儒学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价值系统重建刍议(作者:常会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儒家思想及其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又逐步得到了学者和世人的推崇,国家也逐步开始重视儒家思想。本文主要从儒学价值观的内涵及特点、政府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肯定与支持以及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在当代新型价值系统重建中的历史作用这三方面,阐述了个人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认为政府对儒学核心价值观肯定与支持必将对儒学弘扬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传统教化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并发挥积极历史作用。 【关键词】 儒学 核心价值观 价值系统 重建 儒学价值观是一个很大的历史概念......(10458)人阅读时间:2017-09-09《老子》的幸福观与“玄德”思想之间的关系
内容提要:《老子》虽然嘲笑背道者的快乐,肯定得道者的痛苦,但这不说明《老子》的政治理念中没有幸福观,且这种幸福观是建立在圣人和百姓共乐的基础之上。《老子》幸福观的哲学基础是其生成论,生成论有两条系列:一条是发生,一条是成长。过去受魏晋玄学以及西方哲学的影响,学界过分注重发生的系列,注重本源的追索。其实《老子》生成论中发生和成长是缺一不可的,这正是《老子》既要讲“道”又要讲“德”的原因之一。世人的幸福不是来自心理上对某种主宰物的归属和依附,而是“玄德”作用下每个人主动性、积极性的充分开发。关 键 词:老子 生成论 玄德 幸福观 共乐 幸福源自何处,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这是所有哲学都要追问的问题。道家也不例外。《老......(10323)人阅读时间:2017-09-09李翔海:论儒学现代转型的两条基本路向
摘要:概括而言,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表现出了两条基本的路径:第一,突显儒家思想的超越性意义;第二,强调儒家思想切入并导引当代社会人生的现实性功能。前者在强调儒家思想的宗教性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这又可区分为在外在形式上力图将儒学改造成为某种制度化的宗教,以及注重从内在精神上阐发儒家义理的宗教性特质两个方面。后者在现代新儒家力图涵摄科学理性精神以"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理论努力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儒学的现代转化之所以呈现出上述两条基本的路向,既是由于儒家价值系统确实具有"超越"与"内在"两个向度的基本功能,也代表了儒家立足于自身的思想传统面对现代中国之时代问题的挑激而做出的回应。 20世纪无疑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10358)人阅读时间:2017-09-09庄子“辩无胜”的名辩学意义与现代启示
26国学网编者按:本文作者张晓芒系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逻辑学、逻辑史、比较逻辑等,另兼任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本文提纲:一、“辩无胜”所提出的问题 1.关于“是非”及“是非”的标准问题2.关于如何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以及对于是非的判断有无一个规范认识的思维法则二、“辩无胜”的批判性的时代精神 1.对理想人格追求2.对取法标准上的主观性的批判三、“辩无胜”的名辩学意义——庄子直接对以仁、礼为最高准则的儒学及以兼爱为最高准则的墨学大肆剽剥,批判了他们的是非标准的主观性四、庄子“辩无胜”的现代启示——当我们审视当代社会所充斥着的工具理性的现实时,庄子的“辩无胜”蕴涵新的批判精神和新的时代意义......(10836)人阅读时间: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