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建民
最近以来,细心的人们发现,中国大陆的媒体一个现象让人感觉特别爽,哪就是许多主流媒体,甚至党报、党刊的批评报道,或者负面报道多起来了,有的报道甚至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党报的头版。虽然这些批评报道大都是一些路难走,车难行,物业管理不作为,环境污染扰民,批评虽然大都是集中在一些事关民生的小事上,甚至有人说是鸡毛蒜皮的事,但终究是久违了的批评报道,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局面,应该说,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更是让许多民众拍手叫好。
批评报道的增加,就社会进步而言,应该是一个好消息,通过公众舆论的监督,促成事情尽快解决。这几年来,对于媒体批评报道和负面报道,到底要不要刊发?如何刊发?批评报道到底是给党委政府帮忙还是添乱?说法不一,尺度难以掌控。民众有需求,媒体却为难。于是乎,近来微信有一句有关舆论监督话很流行,“报纸干净了,社会肮脏了”。此言虽然绝对,但是现实确实无法回避。为什么在表面到处莺歌燕舞下,人们却对现实越来反感,甚至坊间中弥漫的怨气和戾气让人感觉压抑,甚至不寒而栗。一篇小小负面报道,总会唤起人们的强烈共鸣,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江西抢棺材事件,其引发全社会公愤恐怕让许多人吃惊,报道点击率都超过亿。而与之显明对比的是许多赞歌报道却点击率几乎很难过千。
不久前,山东高层主要领导主动要求省级新闻单位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求媒体要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很多人怀疑山东官方“求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诚意,说实话,我倒不怀疑,而觉得这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很多地方已经渐渐品尝到了舆论监督凋零的苦果和恶果。想到几年前类似的“求舆论监督”,四川纪委书记王雁飞跟当地媒体座谈时坦言:“主旋律不是说只大唱赞歌,批评报道有利于我们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他说:自己在四川工作了四个月,还没有读到有关的批评报道,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
相信这些“求舆论监督”的态度都不是装出来媚众的公关之术,而是真正看到了舆论监督缺失带来的种种苦果,背后是对种种问题的忧患和危机意识。毫不夸张地说,舆论监督就是一个社会的疫苗,媒体通过批评报道给社会种牛痘,在暴露问题中给社会排毒,在释放压力中完成“减压阀”功能,在客观报道中给国人一面正确看待自我和他者的镜子,避免自上而下的认知失调。舆论监督的调零和缺失,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目前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官方缺少不是如何去控制负面新闻,而是如何让负面来应验、指导、引导、纠偏政策、策略、工作的得失。不少地方官员都跟我聊过同一个话题,他们觉得越来越怕舆情,因为现在很多舆情越来越“无规律化”,一篇自媒体报道就能点燃一个爆炸式的舆情,一间之间形成病毒式的传播,迅速发酵,迅速升级,迅速敏感化,迅速不可控,官方既有回应系统根本来不及启动,舆情好像就决堤了。不是不想“及时回应”,根本就来不及啊。黄金24小时,黄金12小时,黄金8小时,黄金4小时,纸上谈兵,根本没有用。此次疫苗舆情就是如此,一夜之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蔓延成一片焦虑的汪洋。江西的抢棺材事件同样如此。一篇抢棺材小文章,为什么会引发一场舆论灾难,就是因为现在人们对地方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浮夸风早就恨之入骨,搞一刀切,搞一个口径,搞一言堂,如此下去怎么了得。因此,共鸣背景下,自然成为亿人传播的新闻。
为什么人们对于“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这个话题如此关注,就是因为现实社会人们看到的与主流媒体宣扬大大相径庭,人们普通缺少一个发泄的通道,因此,思维就是如果报纸上脏,社会到反而让人放心。让公众知道的真相越多,人心就越有安全感,这就是舆论监督的最大意义。否则,平常看起来“岁月静好”,突然在食品或药品安全上曝出一个大新闻,对公众的冲击将是爆炸式的。人们会怀疑平常的那些“好消息”是不是假的,即使问题并不严重,但缺乏舆论监督报道的日常铺垫,人们会把问题想象得严重得多。这种舆论黑箱下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也是信息不对称下本能的心理防卫,对“突发负面”的报复性反弹。
如果日常的舆论监督顺畅,人们一方面会觉得“负面无法遮掩”,对信息透明有信心。另一方面,日常的监督报道提高了公众的心理期望,对问题会有一个稳定和理性的判断,更有利于官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
公信力是引导力的前提,失去了公信力,说的话没人信,那媒体怎么去进行舆论引导呢?可能很多地方干部已经尝到了“媒体缺乏公信力”带来的恶果,出事后,通过本地媒体发通稿,借助地方媒体发声,可媒体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人们把媒体当成官方“附庸”。
我曾经写过多篇有“塔西陀陷阱”的评论,说的是公众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无论官方说什么,公众都不信——即使说的是真相,公众也觉得是政府在“洗地”,辩解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老百姓成为“老不信”。其实,最怕的不是官方落入“塔西陀陷阱”,而是媒体也跟着一起掉进这个陷阱,媒体的报道也没人信了,人们觉得媒体跟官方“站一起”,那是最糟糕的。热点事件中,媒体应该能成为客观的第三方,用客观报道去还原真相,用事实和常识驱逐谣言,用理性驱散情绪,可当媒体因为失去舆论监督能力和批评功能,都是正面消息,都是点赞鼓掌叫好,跟政府绑得太紧,甚至完全成为地方传声筒,怎么能让公众相信“舆论引导”中所言是事实和真相呢?
社会稳定不是不要批评,甚至尖锐的批评,只会让社会更加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府,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乡镇,无论政府如何努力,无论政府如何服务于民众,民众有意见非常正常,这样的意见通过媒体的渠道,通过公众舆论传递到各级政府,让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让官方民众都满意,我想批评报道是最好载体,这个载体如何运用,这就是一个执政的能力水平的具体体现,唐太宗李世明与谏议大夫和宰相魏正的故事就是最好佐证。唐太宗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至今仍然让许多执政者作为古训铭记在心,也正是唐太宗的开明,我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才有了唐朝的盛世。
广东江门:美澳家居智能厨卫产业园动工,投入3亿打造AI超级工厂
广东江门市蓬江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日前,广东美澳家居集团有限公司在江门市杜阮镇举行智能厨卫产业园奠基仪式,将投资3亿元,打造AI超级工厂,助力蓬江区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东美澳家居智能厨卫产业园奠基仪式...(19912)人阅读时间:2025-04-19国际形象片全球首发!中国海军在海外社交平台开号 外国网友:海浪守护者
海外网4月1日电 蓝色的“√”认证标识、双航母编队背景图、海军军帽飘带和象征和平的白鸽剪影&hell...(10615)人阅读时间:2025-04-01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平台促低碳转型
中新网长春3月3日电 (高龙安 金乔)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成焦点,特别是在储能、电动汽车、电池等行业受到的关注度更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投集团吉林能投白山分公司设备部...(11562)人阅读时间:2025-03-07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用AI为新型电力系统赋能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单鹏)“AI算法能够对电网运行进行全面优化和智能调度,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21589)人阅读时间:2025-03-06江门,一座“啡”凡的城市
第三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节拉开帷幕 江门,一座“啡”凡的城市 元宵香韵遇咖啡,侨都盛宴启新章。2月12日是元宵节,2025侨都咖啡产业招商推...(19996)人阅读时间: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