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棟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踏入第10天,3月4日俄軍奪取並控制烏克蘭東南部扎波羅熱州的歐洲最大核電站, 引發核擴散恐慌。有報導指俄軍正朝另一個核設施挺進。烏克蘭全國有四個核電站,共15個核反應堆。其中,扎波羅熱核電站有六個反應堆,規模最大。
俄烏戰争如何改變世界地緣政治
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和首都基輔持續受炮擊, 民用設施受到俄軍猛烈攻擊有加劇趨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警告西方國家,俄國軍事攻勢倘成功,俄羅斯會向歐洲其他地方推進。
普京3月5日同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員工視訊會議時,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放話,強調莫斯科必須捍衛烏東地區講俄語的民眾,也要捍衛俄國的利益。俄羅斯要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讓它中立」。普京希望透過這次軍事行動徹底改變俄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的原有關係,在歐洲打造一個全新的安全體系。
普京通過在烏克蘭南北兩個方向發動鉗形攻勢,從三個方向分進合圍,試圖將烏克蘭部署於東部地區的主要兵力一網打盡;佔領基輔,扶持代理人政府,通過基輔傀儡政府操控烏克蘭的內政外交軍事,達到非軍事化烏克蘭的目的。國際分析員認為, 俄軍力佔絕對優勢, 假如美國北約歐盟國家不參戰,烏軍無法長期支撐, 俄軍雖然開局不順,最終仍能取得勝利。
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的雕像與教堂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直強烈要求北約設禁飛區,可是被拒絕。澤連斯基指責北約為俄軍繼續轟炸烏克蘭「開綠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實施禁飛區的唯一方法是派北約戰鬥機到烏克蘭,然後擊落進入禁飛區的俄羅斯飛機,這麼做將導致烏克蘭戰事升級為廣泛的歐洲戰爭。
唇亡齒寒的危機感,使歐洲紛紛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實際上這塲戰争正逐步地演變成俄羅斯與歐洲(北約)之間的戰爭, 烏克蘭不過是歐美的戰爭代理人。這場本來可控的戰争因美國的私心,演變成兩個主權國家之間戰爭,並將歐盟拖下水。打破了二戰結束以來歐洲秩序的基本框架,衝擊「冷戰」結束後的歐洲政治格局,將深刻地改變世界政治局勢。
2022年2月21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首府頓內次克市中心出現大批民眾,揮舞俄羅斯國旗並且拉起寫有「俄羅斯」字樣的橫幅,慶祝俄羅斯正式承認該國。
評論家指出,美國是俄烏戰爭的最大得益者。美國通過戰爭摧毀了德法和俄羅斯的脆弱關係,達到了孤立並削弱俄羅斯的目的,同時還大賣軍火,滿足了軍工複合體利益,並為美國頁岩氣打開了歐洲市場,同時吸收到美國避難的大批資金。
評論人士認為,假如普京廢掉烏克蘭現任總統,扶持親俄羅斯的政權,逐漸重建當年蘇聯的版圖,北約和歐盟將備受壓力,勢必要再奉美國為大哥,以防普京反撲。 俄烏戰爭是歐洲自二戰結束以來的「長和平」結束,世界秩序斷裂、重啟與重組的轉折點,歐洲再次成為戰爭與和平的「博弈場」,北約很可能進一步「武裝」中東歐國家,俄羅斯與北約將長期對峙,歐洲的安全秩序也出現調整,各國大力擴充軍備,世界處於火藥桶,随時有被引爆的危險。
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美國至今未派兵援烏,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任盧業中表示,美國對此事的反應可見其「無意當世界警察」,這反映了美國民意的轉折,美國人民不希望自家部隊受到任何損傷,故美國避免跟俄羅斯直接硬碰硬,從一開始目標設定就相對保守。盧業中認為,美國表面上沒有出兵援助,但周邊效應都有達到美國想要的效果,故以美國本身的標準來看是成功的。俄烏之戰從某些角度來看鞏固了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各國在此事件中重新發現美國的不可替代性,這會讓歐洲國家願意做一些符合美國利益的事。
中國的學者認為,俄烏戰爭讓西方集中精力應對俄羅斯,美國現在的國力無法同時面對俄羅斯和中國,可能降低對中國的遏制,並尋求中國的合作。如果是這樣,將會減輕中國所面臨的西方集體圍堵產生的壓力,中國有了緩衝期。能夠利用好這種國際環境的寶貴喘息機會, 發展經濟,富國強兵。
俄烏戰爭折射出全球化的地緣政治結構, 國家秩序、區域和平乃至大國協調處於持續裂變之中。世界正以這場戰爭為發軔,開始以中俄和美西方為主體,加速裂解為東西兩大陣營,中間地帶的氧氣越來越稀薄,隨著這種格局演變,今後世界上所有國家最後恐怕都得選邊站隊。
俄烏戰爭對世界的啟示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進入第12天,烏克蘭武器彈藥庫、
防空系統在內的大部分軍事基礎設施被摧毁。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
俄羅斯打擊烏境內軍事基礎設施的特別軍事行動任務已接近尾聲,
並警告烏克蘭倘繼續抵抗將有亡國之虞。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較早表示,俄羅斯發動大規模入侵行動後,
烏克蘭在孤軍奮戰。他發表視像講話時問:「
誰準備跟我們一起抗戰?坦白說,我沒見到任何人」。
澤連斯基痛陳歐洲各國膽怯介入,
看不到任何人願意與烏克蘭並肩作戰,徒留烏克蘭獨力反抗俄軍。
並形容他們無意讓烏克蘭加入北約軍事聯盟,「他們全都害怕」。
烏克蘭是蘇聯解體之後「製造」出來的國家,橙色革命後,
烏克蘭走向民主化,但政治內鬥頻仍,親俄與親歐派不斷角力。
烏克蘭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兩大力量夾擊之下,
外交政策和國家構建綑綁在一起,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自己身處的國際政治現實沒有深刻理解,
認為拉歐便足以抗俄,沒有意識到,到了真正生死關頭時,
西方不會為了烏克蘭與俄國開戰,烏克蘭卻必須承受全部的後果。
如果烏克蘭能早點認清形勢,借取當年的芬蘭模式,
與俄國取得可以和平共處的共識點,
或許就不會像現在得面對炮火侵略了。
澤連斯基的頭鑽進美國和北約的懷裡,腳對著俄羅斯猛蹬猛踹。
澤連斯基選邊站隊,使自己從棋子變為棋盤。現在,
無情戰火在烏克蘭的領土上蔓延,生靈塗炭,國破家亡,
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逃往周邊國家, 最終可能導致達700
萬人流離失所。
鳥克蘭被華盛頓作為「消耗」俄羅斯國力的棋子,俄烏戰争後,
美國違背之前信誓旦旦保護烏克蘭的承諾,堅持不派兵。
美國率領西方國家推出制裁等措施要譲俄羅斯成為國際的「棄兒」。
美國是俄烏戰爭的最大得益者,
美國通過戰爭摧毀了德法和俄羅斯的脆弱關係,
達到了孤立並削弱俄羅斯的目的,同時大賣軍火,
滿足了軍工複合體利益,並為美國頁岩氣打開了歐洲市場,
同時吸收到美國避難的大批資金。
這個戰爭教訓是: 美國假世界警察之名,行霸道之術,
到處煽風点火,混水摸魚,坐收戰争紅利, 不會出兵保護盟友。
處在大國博奕的國家不要選邊站隊,更不要使自己從棋子變為棋盤,
成為牺牲者。被西方媒體美化為「國家英雄」的澤連斯基,
實際上是美國的提線木偶。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014年3月6日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前
在《華盛頓郵報》寫文提醒烏克蘭,如果要生存與發展,
就不應該在西方與東方間抉擇,不應該成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
前哨」,不能倒向任何一邊從而成為對抗另一邊的馬前卒,
不應該加入北約。他就烏克蘭問題的複雜由來,
以及烏政府領導人如何避免戰爭給出建議:“
烏克蘭應該充當西方與東方之間的橋樑。”
烏克蘭現在的理性選擇,是向俄羅斯提供一個合理的議程——
簽署協議保證不加入北約和北約不在烏克蘭境內部署打擊導彈系統作
為交換條件,提供讓俄羅斯上桌談判的契機,
促進和平解決該國東部的內戰問題。
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台灣成為另一個熱點。台灣前「
國安會秘書長」、「陸委會主委」蘇起認為,兩岸局勢非常危險、
嚴峻。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堅定凶悍,
而俄羅斯的GDP只是大陸的十分之一。
大陸現在只是還沒有對台灣出手,台灣活在大陸的旁邊卻要鬥。
蔡英文去年已推出「兩國論」,奔向戰爭真的很快。另一派認為,
台灣處在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是美國的戰略要地, 台灣半導體、
芯片供應處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 舉足輕重。
台灣的地位比烏克蘭重要得多,假如大陸武統,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因應解放軍威脅,台灣陸軍在高雄鳳山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進行城鎮戰對抗訓練。
韓非子稱,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
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國家領導人應在情況還可控的時候,積極避戰,維持中立,
不要成為兩個勢力的馬前卒,不要橫挑強鄰,自取滅亡,
烏克蘭局勢像一面鏡子,立在了世人面前,
為那些相信美國會出兵保護的國家和地區,更能看清美國的真臉目。
國際政治沒有非黑即白,有的只是複雜的利益衝突和歷史糾葛。
戰爭是殘酷的,民眾是無辜的!失去和平的人民,是戰爭的犧牲品。
希望凙連斯基能接受現實,儘早與俄和談息火,如此世界幸哉!(第一單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