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贸区助推整体经济升级
时间:2017-09-08 21:30:29来源: 东盟华商在线
发酵作用带动全国
在顾清扬看来,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的关键并不在其本身,更主要是其发酵作用带动了新加坡整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打造,服务型政府也随之建立起来,而对自由贸易区执行具体开发职能的多个主管机构则充分发挥了其作为私营企业的活力,这与政府的总体规划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成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顾清扬说,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带来了众多外资企业和公司,随之而来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以及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带动了整个新加坡技术含量的提升,管理水平也开始与国际接轨。
新加坡的炼化工业就是依托自由贸易港发展起来的重要支柱产业。新加坡尽管不是一个产油国度,但却是世界领先的加油港,2013年,该国燃料油销售量超过4200万吨。尽管不产一滴油,新加坡也可以成为世界主要的炼化中心之一,裕廊工业园区就聚集着壳牌、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中石油、中石化等重要石化巨头。
顾清扬介绍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环保成本大幅上升,市场出现饱和,西方化工产品利润率大幅下降。新加坡审时度势,接手化工产业,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填海建成了今天的裕廊岛。
“在这个远离新加坡本岛的产业园区中,管道、消防、培训等公共设施共享,节约了大量成本,再加之产业链上较高的产出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利润率很高。炼化行业产值目前已跃升至新加坡制造业的34%,占比超过其传统电子制造业的31%,是非常成功的典范,”顾清扬说。
而随着物流中心而来的资金流,则助推新加坡成为区域重要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繁荣的银行业始于它在英国殖民地时期为英国贸易活动提供服务,而随着新加坡逐步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一些金融机构为贸易活动提供授信、结算、证券、保险、租赁、衍生品交易等金融服务,又反过来繁荣了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去年,新加坡超越东京,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全球第三大外汇交易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
两大平台高效便捷
随着区域内众多自由港和自贸区的发展,新加坡自贸区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而其制胜的法宝,就是高效。“自由贸易区像是一个硬约束,要想在全球分到一杯羹的话,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以竞争倒逼效率,”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总结说。
早在1989年,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TradeNet)。这一系统打通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逾35个与进出口贸易相关政府部门,所有通关程序统一经过贸易网执行。原本需要2至7天的通关时间甚至可以缩短至不到1分钟,需向各个不同监管部门提交的多份文件也锐减至1份电子文档即可。
顾清扬表示,审批通关流程的简单高效,并不是专门针对自由贸易区设立的,而是新加坡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的一部分。建国之初的新加坡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对外国企业呵护备至,尽力做到审批程序简便快捷。而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也不是专门针对自由贸易区设立的。当时,新加坡政府推行电子政务,口号是“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即通过有效整合政府部门的服务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无缝管理和“一站式”服务,贸易网络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也是电子政务进程的集中体现。
而负责港口管理的港口网(PortNet)也是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物流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简化、整合货物转运和跟踪的复杂过程,每年处理2亿笔交易,有效提高了港口管理的效率。港口网能够使港口相关方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打造优越营商环境
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型自贸区,并不仅仅得益于园区内通关便利、物流和信息处理便捷等方面,也得益于新加坡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势。
新加坡税制简单,个人和企业的税费水平都很低,且不征收遗产税,是众多企业愿意投资新加坡的重要原因。新加坡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自2010年起所得税税率调整为17%,并且所有企业可享受前30万新元(约合24万美元)应税所得的部分免税待遇;居民个人所得税率也为0%至20%的超额累进税率。除此以外,新加坡政府还适时推出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助推该国贸易相关行业的发展。
另外,从1968年起,新加坡就开始逐步放宽外汇管制,并在1978年全面取消了外汇管制。外汇管制的取消使新加坡能够快速地建立多边结算体系,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创汇积极性,提升了贸易自由度。
控制风险分步推进
顾清扬说,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要借鉴新加坡经验,关键要看到自贸区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催化作用,同时也要分步骤、分阶段实现开放,尤其要采取比较审慎的风险控制措施。
他说,目前关于上海自贸区的很多建议都是好的,包括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建设,使用人民币计价并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是上海自贸区应该探索的路径,但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要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先实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夯实基础后再谋求推动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最终实现人民币成为可完全兑换的币种。
新加坡在谋求自由贸易港、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历程中,时刻谨慎对待风险控制,待步子走稳之后才考虑到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银行体系仍然脆弱,因此控制节奏和风险,积累经验是前期要做的。待基础稳定之后将精力投入到更具战略性的领域,才是最稳妥之计,”顾清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