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东南亚“打包”效率高

时间:2017-09-08 21:33:26来源: 东盟华商在线

  近日,印尼开设了苏北省塞芒吉等8个经济特区供外商入驻投资,尽管印尼政府表示,该8个经济特区欢迎所有国家的投资者,并在基础设施使用和免税政策方面给予一视同仁的优惠,但印尼投资统筹机构负责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成为其最大投资来源国。
  事实上,热切盼望中国投资的不仅是印尼的经济特区,还有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工业园区。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企投资东南亚国家并不能就此放宽心,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下,中企更应该思考如何在基建的同时实现制度和技术的“配套”走出去。
  需要中国投资
  像印尼这样,希望未来能够获得中国投资的东南亚国家并不在少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问题专家骆永昆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经历定位的转变,即从最大的吸引外资国转变为最大的对外投资来源国和引资国。尤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构想在周边国家逐渐打开局面,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作为“一带一路”最先辐射的国家。其战略性经济发展规划正与“一带一路”相契合,这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印尼正在发展的“海上高速公路”、马来西亚今年最新公布的经济振兴五年计划等,都与“一带一路”相对接。这个对接一方面指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工业园区建设,这也是在目前阶段,中国和印尼最大的合作领域。
  印尼的“海上高速公路”主要是港口、高铁、机场、造船、沿海经济特区建设。而在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表示中国与印尼应该深化海洋、经贸、能源、电力、农业、渔业、科技、航天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综合产业园区建设。
  “东南亚国家需要中国的投资。”骆永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对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十分清晰;另外,虽然美国在口头上强调要“重返亚太”,但实际的贸易投资帮助却很少。近年来美国对东南亚的投资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相应地,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增幅则不同程度地达到两位数。
  但骆永昆也认为,应该看到,印尼对经济大国的需求并不仅限于中国,还有日本、新加坡等。例如,未来中国还会继续和日本在高铁、铁路等基建项目上形成竞争之势。新加坡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的投资力度也很大。
  印尼投资统筹机构负责人表示,印尼正日益成为外国投资者青睐的投资目的地。在印尼众多岛屿中,爪哇岛仍为国内外投资者的首选。今年上半年爪哇岛已获得3324个投资项目,约占全国投资项目的66%;投资总额约260亿美元,占全国吸引投资总额的47%。
  应“配套”走出去
  事实上,中企在对外投资中不仅要面临与多国的竞争,在“走出去”时也应多思考如何使投资有实际的回报。当然,其中付出的辛酸和努力并不仅是资金能够解决的。
  为何会有这样的结论,骆永昆用两个例子作出解释。一是日本在印尼投资多年,不仅在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方面大量投资,在建设学校等民生工程方面也做得很好。而在这次印尼高铁的竞争中,日本加重的筹码是,不仅修建铁路,还修建火车站,并对印尼方面进行火车、高铁服务人员、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培训。目前为止,中企在竞标中还未见这样的内容。
  二是日本不仅投资印尼多年,同样也对其实施援助。在一些简单的细节方面,中企还要学习很多。
  骆永昆认为,中企缺乏的就是这样的细节和“打包”投资。严格而言,近年来才与印尼恢复贸易投资的中国,本就处于劣势,因此,更应该在技术、制度规划等方面“配套”走出去。如近期中企在考察马来西亚时发现,对方完全没有渔业后的冷冻技术。对此,中企应思考。在投资渔业的同时,是否能够使冷冻技术和技术培训也“走出去”。
  相应地,印尼希望中企投资其港口、公路等基建项目,中企应思考是否能在建设中配套加入集装箱卸货规格以及吊车使用培训等内容。
  长期以来,相关人士都在呼吁中企在走出去时应该注意当地的法律、宗教和民族风俗等。但很多企业在实际投资中并不注重,甚至不雇用当地员工,这自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反感。
  骆永昆认为,以印尼为例,当地人很多是穆斯林,每天都会进行5次祷告,每次仅半小时。此外,当地人不会加班,这对于中企都是“考验”。很多中国的投资企业因此放弃雇用当地人,但美国和日本企业就能够使用当地员工,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骆永昆强调,“树立品牌形象、注重细节、规划配套方案、迎合当地需求,中企走出去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并不是简单的投资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