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查看详情

八桂视点|城水相依成画卷——看武宣县如何借势大藤峡工程打造生态水城

时间:2023-01-14 20:41:43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山环水绕的武宣县城。视频摄制:陈冬梅

     《广西日报》2023年1月13日要闻“新闻1+1”版刊发消息报道《武宣:“以港兴城”带动招商和项目建设双丰收》。

      1月9日,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宣告开港并投产运营,6个3000吨级泊位的建设规模,设计年通过能力848万吨,为武宣翻开“一个港口崛起一座新城”的发展新篇章。

      据悉,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投产运营,有助于推进武宣“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发挥内河航道功能,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重要支点。

      以水兴县,以港兴城。近年来,武宣县依托水运交通环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成果丰硕。2022年,该县在大力招商引资中,新签约项目29个,项目投资额达376.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8.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18.19%。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0.17亿元,除了“两高一铁”项目外,县级重大项目98项,较2021年增加了16项,新开工项目也由18项增至32项,列入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增至19项。

      目前,该县正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方案,聚焦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9大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力争2023年签约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

      《广西日报》2023年1月13日第17版“八桂视点”整版推出《城水相依成画卷——看武宣县如何借势大藤峡工程打造生态水城》。

     “叠嶂沿江列,三峰玉削成。插空如峙鼎,披象拟寰瀛。霜色红留树,山光绿进城。烟开风定处,秀气扑人清。”清代武宣知县高攀桂写的《三台叠翠》诗篇,生动刻画黔江武宣段的生态之韵、灵动之美。

      如今,当人们来到武宣时,可看到一幅山水相辉映、城在山水间的美丽画面。武宣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重点淹没区,黔江在武宣境内全长122公里,随着大藤峡工程的蓄水,武宣库区将多出5.61万亩水域,其中县城防护工程和城区七星河水位调节坝建成后,经引水入城,在武宣城区产生近万亩的生态湖面,命名为七星湖。

      山环水绕的武宣县城。赵水安/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对武宣来说,如何利用好这一方水域,借势做好发展文章?武宣提出了打造“生态水城”,构建水与城、城与人、人与水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建设、治理、产业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走访武宣,探究该县的做法和成效。

      【A】引水活城 抓住机遇规划城市新格局

      站在连接七星湖和黔江的七星河调节坝风雨桥上远眺,江与湖形成连绵水系,沿江的青山与鳞次栉比的城市楼房互相映衬,宽阔的滨江大道、别具一格的景观桥梁、景色宜人的仙湖湿地公园,造就了山明水秀的“生态水城”风貌。

      黔江“引水入城”段航拍。陈冬梅/摄

      大藤峡水位上升后形成的滨江拥湖的自然条件,为武宣的城市发展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如何做好“水”的文章?武宣从城建、人居、产业等维度进行科学规划,描绘了一幅“水城”蓝图。

      “我们提出了‘生态水城’构想,大力推进‘魅力古城’‘灵动水城’建设,让武宣‘水’‘城’相依,美如画卷。”武宣县委书记雷应天介绍,武宣抓住大藤峡工程建设机遇,依托列入全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的契机,提出建设“产业新城、生态水城、幸福宣城”的目标,利用水资源、水环境优势,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生态水城。

     为了充分展现武宣县城新貌及特色山水文化,该县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自治区国土规划院专家团队进行城市规划和空间规划,聚焦景城融合,重点打造仙湖公园、七星湖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大藤峡博物馆以及堤岸景观亮化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活力的城市综合功能新区。规划还提出了开凿人工河将七星湖从另一端与黔江贯通的设想,届时,武宣将真正形成四面环水、城在水中的独特景观。

      走在武宣县城的滨江大道,时时可以看到散步、慢跑、观光的市民。滨江大道是武宣县城防护工程的主要部分,也是大藤峡库区重要防护工程之一,如今滨江大道不仅是该县的交通要道、景观大道,同时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观光的重要场所。

      “建设生态水城,我们不是简单地‘摊大饼’,而是注重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和宜居生活的需要。”武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周振美举了一组数据作为例证:在城市空间规划编制中,该县把公园绿地广场纳为重要指标之一,全县绿地与广场用地306.7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2%,人均绿地面积达11.22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91.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平方米。

      以城区建设和库区建设为依托,该县进一步按照“一核两轴三片区”的空间布局,辐射构建以武宣镇、三里镇、桐岭镇与二塘镇工业园为一个核心,以南北城镇发展轴、东西城镇发展轴为两条带动轴,以北部、东部、西南三片区为发展片区的城镇体系新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随着一批工程的推进,一座城水交融、景色秀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城”正在显露气象,大大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

      【B】以水兴城,打造经济发展新业态

      桨板在黔江上展示“水上漂”,皮划艇穿行“五马拦江”景观……每到周末,黔江之畔,众多户外项目爱好者在绿水青山间或挥桨奋楫“乘风破浪”,或挥竿垂钓,构成一幅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环境,武宣着力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水上运动基地,相继举办了广西“民族体育炫”龙舟邀请赛、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等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运动员。

      水上运动爱好者在黔江河水上开展皮划艇训练。雷敏丽 摄

     今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赛艇、皮划艇(静水)比赛项目将在武宣进行。如今,赛事场地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项目建设临近尾声,河岸马路、休闲娱乐水上公园等功能区也展露芳容。

      “我们加快文体、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提升城市魅力、擦亮‘滨湖城市’名片添砖加瓦。”武宣县县长陈前平介绍,武宣正以此次全国赛事为契机,致力将七星湖体育综合体建设成集体育赛事、休闲体育、运动游乐、文化旅游、医疗康养、政商会议、培训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上运动训练比赛基地和文体旅游目的地,打造“七星湖”特色水上运动赛事品牌、广西第一个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国家级国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

      围绕“水城”的定位和目标,武宣县规划布局城市生活区、工业发展区,用好用足水带来的交通、文旅、工业等方面的发展机遇,打造更多经济发展新业态。在“十四五”规划中,武宣提出了建设新兴滨湖城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城市、“东融”先导示范城市和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

      依托七星湖和环城水系,以及与“五马拦江”景观构成的山水湖城风景生态格局,该县全力打造区内一流、国内外知名、集旅游休闲度假运动一体的新兴滨湖城市。这一努力正在收获成效,近日,武宣县获授“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大藤峡工程的建成为武宣水运经济带来利好。2022年,该县制定方案扶持交通运输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和培育水路道路交通运输企业,拿出真金白银,鼓励航运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新增落户本地港船舶等,为建设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城市打下基础。

     利用大藤峡工程库区水域环境的有利条件,2022年武宣与广投能源集团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00亿元打造天牌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武宣县抽水蓄能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C】借水美城,人文塑“魂”让城市更具魅力

     “一边是滔滔江水,一边是美丽的阳明公园、武仙古城,山、水、云、天、城相互衬映,特别是在夕阳西下之时,天空缀彩霞,黔江水面流光溢彩,太美了。”寒假返乡的武宣籍大学生张学恺每天都到五马拦江景区散步,并在同学群里配文晒图分享家乡美景。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让外省的同学们羡慕不已。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汪劲柏在参加武宣县旅游投资推介会时表示,武宣县城与黔江的五马拦江、八仙天池景点等自然景观隔江呼应,山光水色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水”“城”相依的形态独具特色,可进行重点打造。

     记者在武宣采访时,沿县城湖河岸线漫步,只见江畔绿树成荫,“五马拦江”景观气势磅礴,独具匠心的武仙古城、建筑和层次分明的仙湖雨虹公园和阳明公园景观让人眼前一亮,自然和人文的有机结      合,山、水、城相依的空间布局,构成独特的城市韵味。

     “至2022年底,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公园广场。计划至2023年底,县城共建成9个公园。”武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覃华庆介绍,该县按照“整体协调、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的城建规划理念,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多样化空间的需求,顺应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水土特征,注重可持续发展,使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七星河调节坝风雨桥。赵水安 摄

     “岿然的山,灵动的水。城在山水间,必须有厚度,那就是文化底蕴。”武宣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曾韶斌介绍,近年来,武宣县在高标准整合县域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景区”工作中,注重对县城历史人文的传承与开发,以文化为城市“塑魂”,不断提升城市的魅力。目前,该县推动“武仙古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保护性修缮了武宣历史文化街区,形成新老古城双融共进、连片发展。

     黔江之畔,“武仙古城”项目新老结合的风貌建筑,蕴藏历史建筑的古朴气质,又彰显现代风格的气息;新建的江滨公园命名“阳明公园”,以表达对先贤的纪念,并与“敕赐永通峡”摩崖古迹隔江相望;该县还对武宣“古八景”进行了挖掘整理,在考究继承其历史渊源的同时,又结合时代的变化,赋予其文化新意。

     在建设的同时,武宣也不忘保护。五马拦江保护区是该县的重要地质遗迹,新年伊始,该县出动执法力量,对五马拦江保护区内违法占用林地的23座“活人墓”进行依法平整清表,恢复地貌。

     武宣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唯源介绍,打造水城离不开“生态”这一要素。为此,该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进入水城河流水质监测。最近,流入七星湖的新江河新增了水质监测点。该局还加大对七星湖周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规划投入6000万元对无组织排放及重点村屯农村污水进处理。

     武宣县城黔江下游的勒马村是大藤峡的入口,如今,江边的自动监控站点伸入江底的取水管道随时采样、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近期数据显示,来宾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居全国前列,其中考核断面所在水体就包括了黔江。

     记者观察

     武宣县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对于“水”的招牌,却是新之又新。若不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古城变“水城”无从谈起。如何建好“生态水城”,对武宣而言是全新的课题。

     走访中记者欣喜了解到,武宣带着主动谋划、科学规划的思维,自然与人文并重,并结合现实条件、发展实际,让灵动之水为古城激起“生态”漪涟。

    与武宣城区隔江相望的明代“敕赐永通峡”摩崖石刻,是大藤峡三易其名的物证,是重要文物。随着工程的建设、水位的上升,原迹将没于水下。武宣经过多方论证,对碑文采取了复制上移放大的保护措施,让珍贵遗迹永远相伴见证一方山水。

     最近,投资1.3亿元的武宣大藤峡博物馆主体结构竣工,这里规划大藤峡历史文化展厅、大藤峡特色景观展厅、武宣历史文物展厅等,将成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一处地标建筑。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对未来五年努力实现的目标,提到“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价值充分彰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武宣县在建设“生态水城”的实践中,将生态融入绿色生产生活,融入城乡人居环境。自然之“绿”、人文之“美”、民生幸福之“实”、经济社会发展之“活”,相得益彰。唯其如此,方可把“水”文章写得更出彩。(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陈冬梅)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