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命運與共

时间:2021-01-12 03:59:13来源: 东盟华商在线



台灣有關部門統計,2020年1-11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金額1367.37億美元,同比增長14.0%,佔台灣總出口比重43.8%,創歷史新高;台灣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584.17億美元,同比增長10.2%,佔台灣總進口金額的22.5%,亦為歷史高水平。台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高達783.2億美元, 中國大陸持續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另一方面,  2020年1-11月台有關部門核准台商赴大陸投資445件,投資金額56.0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50.43%。
兩岸貿易、投資的快速增長,直接拉動了台灣的經濟表現:2020年前3季度,台灣GDP增長2.28%,若沒有兩岸貿易, 台灣經濟很難實現正增長。
與中國大陸脫鉤,是今天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主政最核心的治國理政。但台當局試圖推動與大陸經濟脫鈎但台當局試圖推動與大陸經濟脫鈎,轉而與美國、日本建立新產業供應鏈是不現實的 ,想在經濟上脫離大陸郤是事以願違.
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已滿十年,台灣相較於中國大陸競爭力較弱的農產品、傳統製造業產品在出口至中國大陸時,可以享受到中國大陸的單方面零關稅讓利,台灣經濟順差4成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截斷與中國大陸經貿的衝擊太大. 曾在馬英九執政時期任職於經建會國發會的學者陳建良認為,應與中國拉近關係:「台灣無法就這麼擺脫中國,尋求其他的經濟引擎。」

2016年台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擬在東南亞和南亞佈建供應鏈, 但成績缺善可陳. 2020年12月12日,蘋果代工廠緯創位於印度卡納塔克(Karnataka)邦的那薩普爾(Narasapur)工廠發生暴動,印度員工抗議公司未按時支付薪資,數千支iPhone被洗劫一空!緯創損失約16.7億元,遭蘋果調查, 緯創將不會從蘋果獲得新業務。緯創透過仲介聘用工人,但仲介卻延遲支付薪資,就被認為是引起勞資糾紛的導火線。台灣電子廠過去依賴中國大量臨時工的盛況,難以複製到印度. 考量到基礎建設、人員管理等問題,產業鏈沒那麼快能從中國移轉。
中國有地緣關係、語言相通、成本低廉及市場大等優勢,吸引台商「西進」,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台商嘗盡甜頭.例如在長三角的崑山市累計有5300多家台資企業落戶,崑山經濟實力多年蟬聯全國百強縣之首,台企分享了巨大發展機遇,一大批中小台企在崑山成長壯大,6家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
今天中國GDP規模是臺灣的34倍,資金、技技術、人才也都超前於臺灣。掛鉤中國則臺灣必然可以享用「全世界第一大內需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倡議(BRI)》的西向大市場商機」的世界級紅利. 脫鉤則相反將使台企陷入困境.
中國「十四五」規劃提出暢通國內大循環、全面促進消費與拓展投資空間,將為台商拓展大陸市場提供巨大機遇, 兩岸經貿交流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台當局要了解,經過這些年的融合交流, 兩岸經濟命運與共,脫離了中國, 台企很難再能找到像中國這樣的樂土.  ( 戴天行)